返回第四十四章 袁术的烦恼(2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则是白波军拉拢的对象。袁绍、袁术和白波军的结盟不但直接关系到白波军明年的生存,更关系到制衡之势维持多长时间的问题。制衡之势维持的时间越长,对白波军就越有利。只要白波军摆脱了重重危机,实力强大了,他胡才想要争霸天下才能水到渠成。

    胡才召集李肃,张平等人商议。

    胡才倾向于出兵平叛。

    由于白波军的威胁和黑山、青州两地黄巾军的暴【乱】越来越猖獗,袁绍和韩馥等人担心两面守敌,被迫接受了胡才的盟约,但这个盟约是白波军和讨董大军的盟约。这样一来,白波军一面和董卓、袁术形成了三方制衡之势,一面又和袁绍他们的讨董大军单方面结了盟。白波军这种两边摇摆、两边讨好的做法和态度,不仅仅是立场不坚定不清晰的问题,更有利用各方矛盾从中渔人得利的企图。

    此事一旦给董卓和袁术知道了,他们会作出何种回应,目前尚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董卓也好,袁术也好,对白波军这种首鼠两端、损人利己的做法必定非常生气,彼此间仅有的一点信任也会荡然无存。白波军现在虽然有十万大军,但是财政危机是白波军最大的危机,在财政危机没有解决前,现在需要小心谨慎。

    而尤为令人担心的是,如果让董卓和袁术知道了,刚刚建立起来的三方制衡之势是不是也会随之破裂?这后果是什么,胡才自然清楚。

    白波军在和讨董大军结盟后,为了防止董卓和袁术反应激烈,也作了相应对策,主要是威胁和掣肘董卓,交好袁术。胡才下令减少东恒驻军,征调一万大军去西河郡,就是为了威胁董卓,而派李肃到南阳面见袁术,就是为了向袁术解释白波军和袁绍握手言和一事,并和袁术具体商议互助之策。

    当然,白波军现在靠一张嘴是说服不了袁术的,要有实际的,能让袁术看得到的行动,并以引来证明白波军信守诺言,愿意真心诚意和袁术联手制衡各方势力。而白波军和袁术走近了,对董卓的威胁就更大了,也更有实力压制和掣肘董卓。如何才能让白波军和袁术重建彼此间的信任?那就是和袁术组建大军出兵平叛。一来白波军兑现了当初的诺言,二来帮助袁术获取功绩和声名,三来白波军也可以得到讨董大军各路兵马的好感,将来有助于大军南下,四来也可以尽早平定兖青徐三州的【暴】乱。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胡才没有说,那就是他需要人口,前一段时间胡才才河东一郡,袁绍为了逼迫他赶大量的流民进入河东,那个时候给河东带来了很大的危机,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已经多了几个郡,而且是人口稀少的边郡,胡才需要大量的人口来补充,加上粮草危机慢慢地缓解,胡才准备利用这个机会吸收流民。

    历史上曹cao的军队战斗力这么强就是因为他们是青州兵,如果能把这些兵马迁移过来,以后对白波军的发展非常有利。

    李肃等人也同意出兵平叛。平叛大军的军费由袁术提供,白波军只要出人就行。而且现在京畿形势变了,白波军没有理由坚持不出兵。目前白波军南方只有一万人,可以出几千兵马,这就可以对袁术交待了。如果白波军连这点人马都不愿意出,实在说不过去。

    张平等人不愿意出兵。他们还是那个理由,白波军和黄巾军同出一脉,如果去打黄巾军,对白波军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在他们看来,必要的时候可以结盟。

    胡才笑道:“折中一下吧。我们先出兵,先给袁术争点脸面,免得双方撕破了脸,伤了和气。军队到了战场后,打不打,何时打,怎么打,还不是我们自己的事。如果你们同意,我就下命令。”

    “谁领军?”张平问道,“如果是吴川,我还是不同意。”

    “你们看呢?”

    “如果是白波军老将。他们看到不同意。”张平说道。

    “就派郝昭去吧。”胡才想了想回答道。

    张平等人相视一笑,同时点头。

    …………

    七月二十ri。

    吴庆率一万青龙军前往西河郡。廖化带三千兵马驻扎东恒,徐晃率朱雀军剩下的七千兵马返回安邑。

    郝昭率三千虎贲军赶到中牟,等待与袁术大军会合,准备往兖州、徐州一带平叛。

    长安接到朝廷的平叛大军即将出发的消息后,天子随即下了一道旨,嘉赏平叛大军将士。

    袁术尊奉当今天子,不承认董卓主政的朝廷,声称只和征北大将军胡才联手出兵平叛,所以这支大军里没有北军的一兵一卒。董卓倒是想出兵,不为别的,他就想把袁术强行拉到自己这边。和北军共同出兵,也就是和董卓联手,和仇人言和,如果是这样,袁术的声名会遭到很大损毁。

    但是袁术很聪明,看穿了董卓的yin谋,他知道是发展自己势力的好时机,自然不会自取灭亡,袁术知道,和董卓联合就是自取灭亡,所以这种事是他绝不愿意做的。所以,袁术坚决不同意北军参与平版,虽然天子下了圣旨,但袁术立即宣称,如果北军出关,他就不去平叛了。

    对于董卓来说,他需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