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世家之乱(5)(2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者打断他的话:“子虚,不其侯来干什么我自然知道,前些时候卫仲道也来过,但是现在你觉得他们是如ri中天的胡才的对手吗?如果胡才这么好对付,朝廷会让蔡邕他们进入河东?”

    “那?”

    “胡才是征北大将军,手中几万兵马,只有他手中还有兵马,朝廷奈何不了他,这个时候他们与胡才斗不会拿胡才怎么样的,但是如果我们加入的话,胡才会轻而易举的对付我们,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胡才对世家的手段可是非常残忍的,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出头。”老者说道。

    “但是不其侯是皇亲国戚……”一个中年男子有些迟疑。

    “皇亲国戚?这个时候皇亲国戚有什么用?天下大乱,胡才是一方霸主,你认为胡才比不过不其侯?胡才虽然对世家残忍,但是你看看霍家,看看霍家就知道胡才并非对世家斩尽杀绝。”老者看着两个中年男子说道:“现在我们不能乱压注,否则我们曲家只能成为别人的牺牲品。”

    …………

    十几天时间过去了,蔡邕他们自始至终就没有和胡才正式谈一次。

    蔡邕等老臣在晋阳的这些天里,通过和各方的接触,对白波军的情况已经非常了解。但是他们却认为胡才无完全有能力拯救天子,应该马上派兵攻打长安。

    军幕府的张平曾对他们解释道:“大将军之所以没有攻打长安勤王,有许多原因,比如大将军没有天子的圣旨。大将军到现在为止接到的圣旨都是要他攻击袁绍,他能怎么办?象袁绍一样公开讨董?要知道白波军是朝廷的兵马,十几万大军,没有天子圣旨,就靠大将军一张嘴,说讨董就讨董,这现实吗?”

    蔡邕等人知道这是胡才的借口,但也无可奈何,他们其实也明白,胡才不愿出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白波军的深重危机,而根源就是白波军的财赋危机。军幕府连养兵的钱都凑不齐哪里还有钱打仗?

    有人认为白波军应该放弃大放弃边郡,这样就可以集中所有军队拯救社稷了。其实这是笑话。边郡现在没有战事,安静得很。去年雪灾,军幕府用于赈济的钱大约也就一亿钱左右。象现在这个时候,河东安定,河套草肥马壮,军幕府几乎不需要再赈济他们了。军幕府这一段时间聚集的二多亿钱赈济其实都是给滞留在河东的数十万灾民,流民和民夫吃光了,和边郡没有任何关系。

    假如白波军放弃边郡,把长城以北的军队全部征调回来,武力强大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白波军拿什么钱去攻打长安?就算我们有钱,那粮食呢?十二万大军打仗时候消耗的粮食,比将士们待在军营里晒太阳时消耗的粮食要多上数倍。再加上给大军运送粮草辎重的几十万民夫的粮食消耗,这一天下来,几十万人要吃掉多少粮食?

    仅靠长城以南的五万大军是打不下长安的,董卓有二十二万大军,白波军兵力不够。要打长安,至少要和董卓的军队人数相差无几,否则有去无回,所以制衡是必要的,白波军需要足够的时间蓄积力量。胡才这个制衡之策也不是胡才一个人的主意,而是征北大将军府大吏合议的结果。这是谁也不可能改变的。

    霍邱对自然说,“如果天子和朝廷以一己之私利,强迫大将军以放弃河东并州几郡为代价去拯救社稷,其后果不堪设想。这不仅仅是这几个郡大乱的事,而是我大汉社稷能不能因为这几个郡的放弃而得到拯救的事。北方的匈奴人和鲜卑人是喂不饱的狼,大汉帝国哪怕内乱,哪怕拯救天子,也必须保证北方的安定。大将军为什么出兵边郡?几次与南匈奴一战,就是为了树立大汉帝国的威严,保护大汉帝国北方边郡的安全。如果边郡也丢了,社稷也丢了,那就全完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等一等,等白波军实力恢复了,再一击而中?为什么十拿九稳的事不做,非要拿社稷去冒险?

    蔡邕等人心有所动,他们和张平、霍邱诸多军幕府官吏私下就当前的局势和白波军危机讨论过多次,但因为各人的出发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大家在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策略上也大相径庭。不过,蔡邕等人一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也没有说出天子和朝廷派他们来的目的。

    他们这些朝廷的重臣加入白波军,这在本朝尚是第一次,这对大汉社稷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不少人就此事问过蔡邕等人,但他们三缄其口,一句话也不说。

    不过有一点他们的态度很坚决,他们认为袁绍和参加讨董大军的官吏都是大汉叛逆,白波军不去剿杀他们也就算了,但不应该和袁绍握手言和,这是公然违抗天子的圣旨,是对天子和朝廷的背叛。蔡邕说,你们做为朝中的大臣,应该及时阻止,你们难道连这点是非黑白都分不出来?

    不其侯伏完说道:“白波军之所以不攻长安,就是因为北方几个郡,如果放弃这几个郡,白波军几万大军完全和董卓一战。”

    蔡邕冷笑的说道,“在我看来。边郡的安宁比任何事都重要。在我看到来,就知道朝廷要放弃边郡了,因为你一直积极主张朝廷以边郡的土地换取社稷的安宁。过去你主张放弃西疆,现在你是不是又要主张放弃北方边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