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邺城(5)(2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李肃黄龙随同张燕等人返回邺城,负责向黑山军各部首领解释招抚事宜。

    胡才回到大营,忧虑重重,在大帐内来回走动。冀州招抚之事结束之后,自己肯定要率军北上,那这冀州屯田的事无论无何都要托付给一个自己放心的人,否则一旦所托非人,激起民愤,叛乱再起,那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前功尽弃了。

    胡才只是一个人,不可能所有的事都亲力亲为,所以在黑山军的问题上,必须有可靠的人处理。

    军幕府的人豪门世家的人比较多,对于这些人,胡才并不十分的相信。

    但冀州招抚很复杂,牵扯到安置黑山军和流民,军屯和民屯,人口和土地,赋税和徭役等等问题,如果另派招抚使,冀州就有主持政事的冀州刺史和各郡太守,有主持招抚和屯田的招抚使,有主持兵事的征北大将军部,这三者之间的职权和隶属关系应该如何安排?谁负责安置黑山军和军屯?谁负责安置流民和民屯?谁负责统筹安排招抚财政?冀州刺史部和魏郡,巨鹿郡两郡郡府在其中处于何种地位?

    军幕府大臣们首先不谈由谁出任招抚使的问题,而是立即就招抚使的职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招抚的成败和冀州的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胡才也知道招抚使职权的重要性,不过这些事他觉得在军幕府让军幕府的人商量比较好。

    在胡才的眼中军幕府就是他的朝廷,只不过现在还没形成而已。

    这招抚使如果由军幕府的主管担任,因为他们地位特殊,完全可以独掌冀州军政,所以只要统筹安排征北大将军部和冀州刺史部两府下属做事就可以了。但如果由军幕府主管之外的大臣担任招抚使,在官秩上就比主管低,这时问题就来了,军幕府的这些世家子弟,一个个飞扬跋扈,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

    胡才精心准备招抚的文书多达百十卷竹简,这让张燕和黑山军各部首领感受到了胡才的诚意。对胡才怀有满腔仇恨的王当等首领面对堆积如山的文卷,面对李肃黄龙耐心而细致的释疑,他们也动摇了。这些人都是征战数年的黄巾悍将,多年的血泪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和无情,仅仅能杀能砍不但不能保证自己兄弟们的性命,更不能解决那些跟在黑山军后面,指望过上安稳日子的流民们的生存问题。

    如果有希望,谁都不愿意放弃。

    李肃疲惫地坐下,艰难地吞下一口口水。说实话,他一直认为黑山军是一群乌合之众,都是一群下贱的刁民。他们屡屡被人数较少的官军打败,根本没有什么实力,主公坚持招抚,纯粹是多此一举,会助长黑山军的嚣张气焰。然而,当他和这些黑山军首领面对面地交流时,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这些想法很幼稚很可笑。黑山军能够前赴后继,持续坚持数年,的确有他过人的地方。他随即改变了自己对黑山军的看法,原来这里也是藏龙卧虎之地。

    张燕的睿智,张白骑的沉稳,孙亲的冷静,于氐根的精细,黄庭的绵里藏针,浮云的飘逸出尘,王当的英武豪气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黑山军的首领个个都很出色,无论是学识还是举止,都不是用贼和匪就可以形容的。无怪乎当年张角和张牛角登高一呼,响者云集,如果没有强大的号召力,谁会忠实地跟随左右?但正因为这种杰出的个人能力和威信,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也导致了黑山军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任凭官军如何剿杀,它总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白波军和黑山军一脉相承,白波军现在的情况其实和黑山军也一样是藏龙卧虎,胡才,吴庆,吴川,李峰,徐晃。江政这些人是白波军的元老,他们现在一个个名震一方。

    李肃低着头,思潮起伏,一时间很难理解黑山军,也很难理解今日的招抚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生存吗?

    “我们还没有谈妥,滞留在太行山的流民为什么就要先全部下山?”浮云不解地问道,“流民一旦大量下山,粮食谁解决?”

    在黑山军中,除了于毒等几个人不愿意外,其他大部分黑山军原因招抚,就像胡才说的那样,白波军在并州还有几万大军,黑山军就是再强,也不可能占领冀州。

    “让流民立即下山,是主公的意思。主公认为我们可以慢慢谈,但先要解决流民的吃饭问题。”黄龙解释道,“这样做,一来可以让人心惶惶、心存疑虑的黑山军将士打消顾虑,相信白波军招抚的诚意,二来可以让流民吃饱肚子,看到希望,三来我们可以清点流民人数,准确计算出屯田所需的土地数量和其他物资,为后期屯田做好准备。”

    “粮食呢?”浮云紧盯着黄龙,追问道,“粮食由谁解决?”

    “当然是我们。”黄龙笑道,“主公会解决粮食问题的。”

    黄龙本来是黑山军的人,所以他对这件事最积极,这样一来,黑山军有了一个家,就可以少了损失。

    “我们还没有谈,白波军就已经开始拨付赈济钱粮了?”张白骑惊讶地问道。

    黄龙摇摇头,说道:“这是主公特意为招抚预留的一笔钱财,这笔钱财本来是归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