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国有二君(3)(2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成预备队,用来储备预备军。

    ………………

    七月中,兖州,山阳郡,昌邑城。

    青州黄巾军在可马俱带领下,攻克东平国之后,没有象人们预料的那样回援青州,而是突然南下,和攻打徐州的孙观部会合,猛攻徐州的东海郡。

    徐州刺史陶谦抵挡不住,向兖州牧曹操、陈留郡太守张邈、山阳郡太守袁遗、任城国相郑遂求援,还没有等曹操做出是否援救的决定,黄巾军首领徐和就率军杀到了任城国。

    青州黄巾军再次显示了它犀利的攻击力,其锋锐无人可挡,连克樊县、任城,顺着泗水河呼啸而上。

    曹操、张邈、袁遗、鲍信匆忙集结军队前往任城支援。兖州军在经历了济北大败后,损失严重,其两万军队主要由曹操的东郡人马和张邈的陈留军组成,其余郡县几乎没有什么军队了。

    然而,当他们匆匆赶到亢父城时,看到的不是徐和的一支黄巾军,他们还看到了司马俱和孙观的两支黄巾军。

    曹操气得破口大骂,陶谦这个老匹夫,竟敢帮着黄巾军欺骗我们。

    十几万黄巾军一拥而上,在亢父城郊的南阳湖(今山东微山湖北部)围住兖州军誓死血战。

    曹操带着大军奋力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走,两万大军折损一半。

    兖州军退守山阳郡的昌邑城,曹操向洛阳袁绍求援。

    这个时候,胡才的书信到了。曹操看完后,顺手把书信丢到一边,指着前来送信的信使说道:“回去告诉你们大将军,兖州现在是我的,谁敢踏足兖州一步,我就砍了他。”

    荀彧捡起书信看了看,脸显忧色,“主公,大将军要趁火打劫,杀进兖州了。”

    曹操无奈长叹,“再急初兄,立即派军来援,否则,兖州就是晋阳的了。”

    荀彧犹豫良久,缓缓说道:“这个时候,重要的不仅仅是援军,还包括兖州各郡大吏对主公的信心。主公迫切需要一场胜利。”

    “现在胡才在晋阳立少帝,得到了王允,黄琬,杨彪等人的支持,他不需要西进勤王,胡才有足够的军队南下,这一次胡才在晋阳整编白波军,命名为虎贲军,虎贲军的步卒就有十五个军十五万人,还有骑兵,加上晋阳的北军和禁军,就有近二十万人,这些部队南下,绝对是灾难。”

    “所以,想让胡才没有南下的机会,必须另想办法。”

    “当然,现在晋阳朝廷刚立,胡才需要和晋阳朝廷的那些老大臣们争权夺利,所以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南下,还有冀州问题,冀州一百多万流民需要胡才解决,还有公孙瓒没有被消灭。但胡才毕竟是少帝封的大将军,虎贲军骁勇善战,难保他不会做出其他事情来。”

    曹操明白荀彧心中所急。自己如今处境艰难,如果袁绍的援军赶到,击败了黄巾军,自己这个兖州牧也就做到头了。

    现在袁绍对自己非常不满,甚至可能心怀怨恨之意,起因就是因为自己失信于袁绍,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杀了张邈。

    当初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要南下兖州图谋王霸之业,力图重振社稷。但当时他已经答应了袁绍,要和袁绍一起杀进洛阳,如果突然反悔,必定会引起袁绍的误会。所以曹操就说了一个让袁绍非常高兴的理由,那就是帮助袁绍杀了张邈。张邈如果在兖州各郡大吏的支持下,趁机自领兖州牧,占据兖州,势力必定会迅速膨胀,这对袁绍的威胁非常大。

    袁绍信以为真,果然一口答应了。他和曹操相约,杀了张邈后,立即以“承制”之命,让自己的堂兄袁微代领兖州牧。

    曹操回到兖州东郡的濮阳后,正准备赶到陈留和张邈相见,兖州府的治中毛玠和功曹陈宫到了。两人本来要到河内请曹操回援兖州的,看到曹操回来了,非常高兴。毛玠和陈宫都是曹操的好友,这次联袂北上,真正的目的是想请曹操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占据兖州,图谋霸业。

    但曹操此时又犹豫了。因为当前的形势对曹操来说,恶劣之极。河北之地迟早要给胡才占据,关东和荆、豫之地马上就是袁绍的天下,兖州处在中原中心。黄巾之祸一年比一年厉害,想通过占据兖州来图谋霸业,成功的可能小之又小。

    另外,自己一旦占据了兖州,就要和胡才、袁绍翻脸,在这两股强大势力的夹击之下,自己要想生存发展,似乎有点痴人说梦。

    袁绍有袁阀和关东门阀的支持,胡才有强大的虎贲军,他们随便动一动手指头,他可能就会灰飞烟灭。特别是胡才,现在立少帝,被封为大将军,主掌天下兵事,十几万虎贲军兵强马壮,又有河套,并州产马地,而他不过两万兵马,如何与胡才为敌?

    哪怕现在袁绍手中有承制招书,因为胡才立少帝,袁绍手中的什么招书已经没有用了。

    同时,曹操为胡才的心机赶到可怕,这几年天下人都以为何太后和少帝已经死了,但谁也没想到,少帝在胡才的手中。

    有王允,黄琬,杨彪等老臣在,曹操相信何太后和少帝是真的。

    所以,面对错综复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