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朔方(3)(2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

    兖州。

    八月中的时候,青州黄巾军大帅司马俱在黄巾首领的强烈要求下,指挥大军向兖州中部郡县展开了攻击。

    这个时候兖州军的确没什么兵力。曹操的青州兵还在组建,现在还不可能去对付黄巾军,说不定青州兵会临阵倒戈,所以曹操和各郡太守虽然用尽了办法,勉强凑足了一万人,但除掉被强征的流民,也只有一半可用之兵。这五千人里大部分都是兖州各地的门阀富豪家的门客和私兵。到了这个时候了,只有动用老本了。

    黄巾军选择的时机的确不错,但人算不如天算。由于正是酷暑季节,加上又连续两个月没有下雨,兖州中部的东平国和济阴郡东部的几个县突然爆发了瘟疫,接着此瘟疫迅速向泰山蔓延。黄巾军不战而溃,泰山上的黄巾军和流民也纷纷下山避祸。

    青州的田楷、刘备、孔融等大吏趁机率军展开反攻,把黄巾军和大量流民向兖州方向驱赶。为了防止瘟疫蔓延到青州各郡,青州军想了许多办法,他们甚至挖断了所有通向青州的大小道路。

    面对田楷,刘备他们的动作,曹操也非常恐惧,命令各县官吏在城外架起大锅,煮烧草药,任由流民取用。他还指挥大军四下焚烧丢弃的尸骨,掩埋散落在田野间死去的尸体,驱赶聚集在一起的流民,唯恐瘟疫扩散到兖州西部郡县。

    黄巾军和流民在青州军和兖州军的前后夹击下,不约而同地向黄河、向冀州逃去。

    曹操听从了袁绍的建议,完全放开了黄河上的所有渡口,黄巾军和流民一路畅通无阻,顺利北上。

    兖州的东郡被黄河一分为二,黄巾军逃过黄河后随即停下了脚步,继续留在东郡。而流民则继续北上,向冀州而去。

    冀州的甘陵国首当其冲,率先遭到了流民大潮的冲击。镇护将军张辽和太守徐杰一边急报大将军府,一边竭尽全力赈济和安抚流民。不久,渤海郡、魏郡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为了防止流民把瘟疫带到冀州,冀州牧伏完命令冀州医匠,带着大量草药,在各郡驻军的帮助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冀、兖、青三州的交界之地,展开预防和救治。

    但是,黄河南北两地全部陷入了极度恐慌中。

    因为鲜卑人南下,大将军出兵朔方,调到了八万大军,并州,河东的粮草首先提供给大将军的北征大军,就是冀州,也从邯郸大营调了十万石粮食去朔方,所以,面对这么多的流民,冀州牧伏完束手无策,他连忙和邯郸的卢植,张平商量对策。

    同时,兖州的曹操在济阴郡定陶城指挥兖州军民和肆虐的瘟疫誓死相搏,但就在这个时候,他却接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袁术杀进了兖州。曹操当即暴跳如雷,把袁绍的祖宗八代都骂翻了。

    …………

    朔方。

    胡才犹豫不决,八万大军北上,南方兵力空虚,一时间难以取舍,在走与不走之间摇摆不定。

    “恭定,朔方郡一直这样荒凉吗?”胡才突然问道。

    张平摇摇头,说道:“有一段时间这里很繁华,是本朝元皇帝时期。那时本朝用“和亲”之策换取边境的安宁,双方有几十年未起干戈。据说当时这里‘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可惜……”

    张平叹道:“前朝大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后,曾派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击匈奴,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人赶到了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然而依旧没能阻止匈奴人的入侵。到了本朝,朔方郡更是风云多变。高祖皇帝时,匈奴人曾经多次南逾勾注,侵扰晋阳,出入我大汉疆域犹如无人之境。直到武皇帝时期,才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绝世名将驰骋边郡,出击大漠,屡次打败匈奴,勉强稳定了北疆局势。”

    “但是,我等后辈无能啊。几百年过去了,匈奴之祸非但没有去除,反而增添了鲜卑之祸。如今正值我大汉国风雨飘零之际,这北疆……”

    胡才无奈地笑笑,问道:“如果匈奴人趁机叛乱,鲜卑人乘虚而来,我们守得住北疆吗?”

    朱鹏等人相视苦笑。

    “走,还是不走,大将军要早做决断。”朱鹏说道,“守住并州要远比消灭鲜卑人重要,在我看来,目前根本不是北上的最佳时机。”

    “大将军,我们一旦首尾不能兼顾,可能两地尽夫。”贾诩小声提醒道。

    胡才仰天长叹:“圣命不可违,还是北上吧。”

    ………………

    从今年正月开始,并州和河东两地的盐铁在盐铁都尉石泉的督导下,进入了高产期。得到盐铁经营许可的各地十几个巨商富贾对盐池铁矿投入了大量钱财,煮盐和挖矿的工匠成倍增加,运送盐铁的车辆成群结队,挤满了水陆两道。同时,由于盐铁的高产,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繁荣。涌入晋南的商贾和各类工匠越来越多。

    到了八月,安邑、晋阳两地的大市和其他沿驰道县城的小市也由定期开市变成了常开,物资流通的速度越来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