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并州危机(1)(2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说匈奴人了。

    “大单于是匈奴人的大单于,和他大汉国有什么关系?”屠苏笑道,“我们说你是匈奴人的大单于,你就是大单于。”

    须卜骨都侯苦笑。如果没有大汉国皇帝的承认,自己就是做了大单于也没几个部落会依从。只要左贤王呼兰盛一回来继任大单于,重建单于庭,匈奴众部落十有**都会跑到呼楼兰的单于庭去。大汉国的天威已经在匈奴人心中扎下了根,不是动动嘴皮子,有几万大军就可以改变的。尤其去年鲜卑人的大败更是让匈奴人畏惧的大将军胡才。

    同时,这个大将军胡才更是所有匈奴人的噩梦,他杀了几万匈奴人,杀的匈奴人血流成河,二十几万南匈奴老弱妇孺成为了胡才的俘虏,这让那些没有聚集在单于廷的其他匈奴部落惶惶不安。

    几年的发展,南匈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如果不是游牧民族有游牧民族恢复的仿佛,他须卜骨都侯怎么可能联合其他部落起十万大军造反?

    “呼兰盛回不来了,胡才也回不来了。”屠苏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捋须笑道,“大单于放心吧,过不了多久,大汉国皇帝就会派人来恭贺大单于了。”

    须卜骨都侯沉吟良久,问道:“拓跋武的大军到了雁门关吗?”

    …………………………

    八月。

    并州刺史霍邱接到吴川的急书,立即命令雁门关守军严阵以待。

    “吴大人怀疑拓跋武要来攻打雁门关,你看有这可能吗?”黄琬和李大目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崇山峻岭,心情沉重。

    “匈奴人敢在这个时候反叛,一定有所倚仗,他们难道不想想后果?”黄琬叹道,“你也知道,鲜卑人虽然去年在雁门关大败,但损失的主要是中部鲜卑的人,拓跋武的损失其实微乎其微。拓跋武的野心大啊,他看中的不仅仅是北疆四郡,而是整个北疆。假如他此时入侵,时机的确掌握得非常好。”

    “匈奴人大乱,我们必定要全力平叛,以免祸及整个北疆,如此一来,则雁门、太原和上党就没有什么防御兵力了。如果鲜卑人和匈奴人趁机攻打雁门,掳掠太原上党,他们不但能发财,还能摧毁并州南部。但我大汉国遭此重击,恐怕……”

    李大目脸上忧色更重。

    “要不要向大将军府求援?”霍邱问道,“或者,给大将军写信……”

    “大将军府的留守兵力要看护太原、上党和河东三郡,还要到西河支援吴川,徐大人已经捉襟见肘了,还是再等等吧。”

    李大目摇头道,“至于大将军……朔方的情况相比我们来说,更为严重。几万鲜卑人从南下,一旦等到胡人占据了朔方郡等,首当其害的就是河套。河套是我大汉国的重中之重,冀州假如祸乱不止,会直接动摇我大汉国的根基,所以我们还是不要把并州的事早早告诉大将军,免得他心忧并州,无心战事,以至于危害了国家社稷,那就罪莫大焉。”

    关外的驰道上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要塞的斥候们纷纷打马而回。鲜卑人来了。

    鲜卑大王魁头,北部鲜卑大人拓跋武率领五万大军赶到了雁门关。

    霍邱望着关外鲜卑大营里高高矗立的大纛王旗,不禁大笑起来。“这个魁头就象和连一样,这么急着要建功立业,他是不是担心自己王位不保啊?不过他和拓跋武怎么跑到了一起?他难道不怕自己象和连一样,一命归天?这个拓跋武可是很走霉运的一个人。”

    “这也可以理解,他年纪轻,又没有功勋,怎么服众?”李大目冷笑道,“魁头虽然有慕容恪给他撑腰,但……”

    李大目突然脸色一变,望着霍邱说道:“这一切是不是慕容恪策划的?”

    霍邱听到慕容恪三个字,笑容顿敛,神情有点紧张,“铺成,你怎么突然想到了他?”

    “你看,鲜卑人屯兵关下,屠各人叛乱,把大将军的兵力拖在了朔方郡,如果两军会合,实力大涨,那么鲜卑人和乌丸人会不会乘虚而入,占据并州中部和东部的郡县?”

    “这有可能。”霍邱点头道,“慕容恪一直野心勃勃想占据并州边郡,他在背后支持和连的大军从朔方郡南下,这可能就是条件之一。”

    “去年由于大将军府及时招抚了张燕和杨凤,冀州战场上的战事少了,我们可以从冀州调兵,鲜卑人的阴谋就不会实现了。”霍邱皱着眉头说道,“慕容恪奸计不能得逞,于是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这次他趁着大将军率部北上迎战和连之际,先唆使匈奴各部叛乱,再让魁头和拓跋武结盟南下入侵,其目的无非是想占领雁门关,占领并州。”

    “屠苏狡猾透顶,拓跋武更是阴险狡诈,他们会上慕容恪的当?大将军一旦回师并州,他们可就惨了。”霍邱怀疑地说道。

    “所以魁头亲自来了。”李大目说道,“这是慕容恪对他们的一个承诺,他一定会保证屠苏和拓跋武不会空手而归。”

    “那这么说,魁头不仅仅是代表慕容恪来坐镇指挥,他还想大捞一笔。”霍邱说道,“但假如大将军不顾一切率军而回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