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大漠之战(3)(2 / 4)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朔方郡内多是黄河冲积地带,是可灌溉垦殖的沃土,在设置朔方郡时,就考虑到在这一地带进行屯垦。所以在元狩元年将关东贫民迁徙到河套地区,元鼎年间又在上郡、朔方、西河、及河西四郡(张掖、武威、酒泉、敦煌)设置管理屯垦官员,调发六十万人前往屯田,其中有一部分是充实到朔方郡内的。元封元年汉武带出巡北边,经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出长城北,至朔方郡,抵达黄河的北河一带。元封四年派遣拔胡将军郭昌屯垦朔方,募集十万人口徙居朔方。由守卫边境的士卒屯田和内地移民实边,既是保证新置郡县有重兵驻守,以备随时应战,又是避免远途运输,就地解决军需口粮。因此,朔方郡一带出现了有史以来的大规模的农业垦殖。三封、临戎、窳浑等地方,是黄河冲积地带的大草原,朝廷的垦殖活动开垦了这片一望无际的处女地。为了保证农业的好收成,还必须有人工的灌溉措施,元狩二年,在朔方郡开凿灌溉渠道,用工数万人,历时两三年。规模浩大。”

    “新莽以后,朔方郡开始进入衰退期。本朝,朔方郡治搬迁到了临戎县,撤消了窳浑等县,境内农业人口大减。永和五年,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等逃叛,杀死了朔方长史。随后,南匈奴又引乌梅、羌胡商下,于是朔方郡治又被迫从临戎迁到了五原郡。从。此,朔方郡及所属县城全部沦为废墟。一直到大将军收复朔方郡。”

    “哦,原来是这样。”胡才恍然道,“这朔方郡的由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那后来呢?那人呢?上百万的人呢?”

    胡才问道,“难道都被胡人杀了?”

    “差不多吧。”贾诩说道,“即使他们没有被胡人杀掉,也因为叛乱被我们的大军屠杀了。现在,这里除了胡人,汉人已经很少很少了。如果不是大将军在河套朔方郡安排了十万屯田兵,这里的汉人恐怕连十万都没有。”

    胡才暗叹一声。

    “文和,公达,志子(朱鹏字),你们看看,我要是在这里摆下一万人马,能否挡住鲜卑人的十二万大军?”胡才指着四周的山野,问道。

    朱鹏摇摇头,说道:“绝无可能。”

    “一万人马,或许可以坚持半天。”荀攸谨慎地说道,“大人如果打算在白道伏击鲜卑人,这个阻击地点非常不理想。司方山距离白道只有二十里,太近了,一旦鲜卑人的后续大军突破我们的阻击,很快就可以赶到白道。到时候,我们反而会被鲜卑人包围。”

    贾诩也摇头道,“大人撤过yin山,伺机伏击敌人的想法很难实现。”

    “现在,泰兴将军的部队正在悄悄赶往大漠,只要他切断了鲜卑人的退路,鲜卑人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他们不想遭到重大损失,肯定会及早退兵。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下,死守虎山谷为好。”

    “死守虎山谷,虽然损失大一点,但稳妥,大人也无须非要诱敌南下伺击歼敌了。”朱鹏说道。

    “这个诱敌之计非常冒险,一旦出现失误,让鲜卑人越过了yin山,打进朔方,打到河套,打进关中,大人可就是死罪。”朱鹏小声提醒道。

    胡才看了他们一眼,冷冷一笑,没有做声。

    “主公执意要按自己的想法办吗?”贾诩大着胆子问道。

    胡才说道,“目前在虎山谷一带,我们只有张燕的两万四千骑兵和吴庆的一万八千步兵。算起来,我们只有四万两千人,却要对付十二万鲜卑人。”

    胡才停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没有足够的粮草,没有充足的武器,等到三天后,我们的士兵不但没有吃的,连箭敢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泰兴没有达到指定的位子,怎么办?所以在这个办法外,我们必须另外再想办法。”

    贾诩三人脸显惭se,有点不知所措。

    胡才从来不认为鲜卑人这么好打,特别在兵马不够的情况下。

    “上马,继续赶路。”

    胡才带着飞虎卫刚刚走出yin山地境,就碰到了斥候营的士兵。

    和张燕同期赶到虎山谷的聂荣派人送来了紧急军情。

    “和连和拓跋聘终于露面了。”胡才如释重负地吁了一口气,笑着对贾诩说道,“我就盼着他来了。”

    “鲜卑人的速度很快,昨天已经开始攻击天狼关和乐山关了。”朱鹏收起手上的书简,问道,“大人,我们是不是命令几位大人立即率部撤进虎山谷?”

    他和贾诩,荀攸给胡才说了一通之后,想法随即也改变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如今这种情况下,死守的确不是一个好办法。正如胡才所说,假如泰兴打不下鲜卑人的后路,或者一个月以后再打下鲜卑人的后路,正面阻击的士兵都死伤殆尽了,还打什么打?胡才的大军从不同的地方分批赶到虎山谷,每一次临敌都处于人数上的极度劣势,伤亡之惨重,那是显而易见的事。

    “命令吴庆火速赶到乐山关阻敌,以掩护从天狼关和黄庆关撤下的士兵安全到达虎山谷。”胡才点点头,补充说道,“今天夜里一定要撤下来,凡违令不遵者,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