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大获全胜(4)(2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使拿下了幽州中部也无力守住,迟早都要丢掉。而且这一丢就要被汉人赶回草原,以前所做的努力统统白费,一无所获。

    慕容恪认为幽州之战的目的已经全部达到,幽州之战可以结束了,而大王和连和魁头他们想占领朔方,河套,并州,在慕容恪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这些年大汉国的变化,慕容恪看在眼里,在大汉国的几个军阀中,河套,并州是属于晋阳朝廷的大将军胡才的,鲜卑人想占领河套,占领并州,胡才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失去了河套,失去了并州,胡才只剩下一个刚占领的冀州了,到时候胡才还不是被大汉国的其他军阀所消灭?

    胡才手中有二十万大军,他如果疯狂反扑,对鲜卑人没有一点好处,为此他数次派人赶到雁门关劝魁头撤兵,但魁头置若罔闻,除了向他催要牲畜和武器,什么都不说。

    慕容恪坐在大帐内,望着神情欢悦的魁头,若有所思。

    魁头是槐纵的儿子,长得很象他的父亲,甚至连说话的口气都像。但魁头久居弹汗山,自小就生活在权力倾轧的漩涡中,他为了在弹汗山活下来,为了夺回自己的王位,殚精竭虑,想尽了一切办法,性情早就大变了。

    现在鲜卑大王是和连,但是和连身边有拓跋武,所以他慕容恪才想方设法的帮助魁头,但是慕容恪从来没有答应魁头,帮他用武力成为鲜卑大王。

    鲜卑人才多少人,如果鲜卑人内乱,对鲜卑人没有好处,大王檀石槐好不不容易打下了基业就会毁于一旦。如果鲜卑人内乱,大汉国第一个不会放过他们,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攻打大汉国,如果鲜卑人内乱,大汉国一定会推波助澜的。

    慕容恪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决不允许在他在的时候鲜卑人打内战,这对他,对鲜卑各部落一点好处都没有。

    这一次,如果为了攻击大汉国,拓跋武或者魁头的实力损失大了,或者占领了大汉国的州郡,为了战利品,他们之间的矛盾一定会加深,到时候,很可能发生内乱。

    慕容恪担心的正是这一点。他稳住了幽州的形势后,立即就想利用难以为继的军需来要挟魁头和拓跋武立即撤兵。

    慕容恪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弹汗山王廷。所以他才支持魁头,目的是为了分和连的权利,同样,他也不愿意看到魁头或者拓跋武强大起来。他们的强大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

    此次魁头率众攻打大汉国,战绩彪炳。慕容恪认为魁头此战过后,在草原上的声名已经有了,这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去掳掠大量的财富,魁头实力大增,对谁都没有好处,尤其是对自己和拓跋武,更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慕容恪更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北部鲜卑。拓跋武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让他不能忍受了。拓跋武实力强劲,他的背后还有两个盟友,一个是北匈奴的漳浦,一个是匈奴屠各族的屠苏。拓跋武的实力如今已经打破了鲜卑各部之间的平衡。

    就是大王和连,也在他的控制中,西路军的十几万兵马中,漳浦,拓跋聘,拓跋射,拓跋熊都是拓跋武的人,如果加上拓跋武自己,匈奴人屠苏,还有东羌人,拓跋武的实力太大了。

    此次拓跋武尽起主力攻打雁门关,其野心之大决心之大,谁都知道,但慕容恪很自信。他认为鲜卑国的实力目前还不足以打下雁门关,拓跋武用多少人打都没有用,他甚至还请西部鲜卑大人落罗旭去帮帮他的忙。雁门关一打就是两个多月,慕容恪认为可以了,再打下去,对拓跋武,对鲜卑国的损失就大了。

    同样攻打雁门关需要耗费惊人的军需,这足够拖垮鲜卑国。而拓跋武一旦损失过大,他就守不住自己的领地。无论是大汉军队出塞攻击他,还是鲜卑其他部落攻击他,慕容恪都不愿意看到。

    现在幸运的是,大汉国内乱,大汉国的北方,胡才,刘虞,公孙瓒他们之间势如水火,他们鲜卑人有的是时间。所以这并不急于一时。

    如果这个时候胡才疯狂反扑,对于鲜卑人来说没有什么好处,到时候什么意义都没有了。不但如此,鲜卑人的实力没有几年很难恢复。

    虽然他已经不能忍受拓跋武的飞扬跋扈,但他更不愿意看到鲜卑国的奄奄一息。相比起来,他宁愿拓跋武实力强大一点,为鲜卑国抵挡大汉国、南匈奴人和西疆羌人的攻击,为鲜卑人竖起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障。他相信自己还是有办法控制和打击拓跋武越来越疯狂的野心。

    为了鲜卑国的将来,慕容恪不远千里,亲自赶到雁门关来劝说魁头和拓跋武撤兵。同时他也派人去了西路军,准备通知大王,让大王和连返回大草原。慕容恪可不愿意看到和连占领朔方,河套。

    这仗是他筹划,是他指挥打的,现在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自己又要他们不打了,叫他们背着两个多月连番血战的损失各自回家去,这的确很难。不管魁头心里是怎么想的,叫他命令拓跋武撤兵,于情于理,魁头都没办法开口,也不怪魁头对自己的劝说不理不睬。

    不过,慕容恪看到他们攻占了雁门关,对自己能够说服他们撤兵一事充满了信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