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暗流(6)(3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时间,随即并州的豪门士族出款五亿钱到大司农府准备并州大战。天子还下旨大将军府,同意他们的恳请,把并州的盐铁之利赊借给大将军府以赈济六十万灾民,直到并州大战结束为止。

    朝堂上下无不震惊。

    天子不顾诸多大臣的强烈反对,同意了大将军胡才的奏议,下旨命令尚书台拟制并州大战的详细策略。

    反对的大臣们虽然还在连番上书劝谏,但奏章犹如石投大海转眼就被沸腾的主战狂chao淹没了。许多反对的大臣心忧大汉的安危,捶胸顿足痛心疾首,更有甚者要上书请辞一走了之。天子一律不准。

    并州大战事关重大,目前只有朝中的大臣们知道,各地方官僚目前都还没有接到消息。天子担心消息泄漏了,引起天下恐慌。另外,这次反对出战的大臣不是很多,而且这些人还隶属不同的派系,不能形成反对的力量。但这些人有共同点,一是出身好,基本上都是名士大儒,都很有学问。二是这些人对大汉国忠心耿耿,天子要用他们,当然不愿意让他们离开朝堂。

    将来在对付士人和大将军的时候,他需要这些人的支持,他可不想成为一个傀儡。

    天子为了安抚他们,特意找了几个位高权重的大臣谈了一次。天子说得很直白,说自己在这个时候发动并州大战,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要收复失地要对得起列祖列宗,不能让祖宗打下的江山从朕的手里丢了,不能让朕和朕的后人永世蒙羞,不能让大汉国和大汉国的子民遭受蛮胡的蹂躏。

    天子还说,朕要建下让万世景仰的功勋,要成为大汉国的一代明君。反对出战的大臣们不敢说话了。天子把话说到这份上,还怎么反对?总不能说自己就是要让陛下和陛下的后人永世蒙羞,不让陛下成为一代明君吧?

    反对的声音没有了,君臣上下齐心,这事情就好办多了。

    天子和尚书台、三公府、大将军府、九卿诸臣们就并州大战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商讨,最后由尚书台拟订了一个并州大战的初步方案。

    为了解决南匈奴叛军,北军的一万兵马不够,所以北军需要扩充兵马,扩充到五万人,然后联合朔方郡的虎贲军和吴川的虎贲军,对南匈奴叛军进行打击。

    皇甫嵩说,陛下坚持承认于水连为匈奴大单于是一个英明决策。如果当时我们听信了某些大臣的建议,为了尽早平息叛乱而向匈奴叛军低头承认了须卜骨都侯为匈奴大单于,那我们今天就无法出塞作战了。也就是说,北方两郡几乎已经失去了收复的可能。原因大家都清楚,匈奴人须卜骨都侯、屠苏和拓跋武都是盟友,今年鲜卑人攻打北方四郡的时候,就得到了他们的暗中帮助,甚至不遗余力地以举兵叛乱来帮助鲜卑人入侵我大汉国。匈奴叛军和鲜卑人为了彻底占据我大汉国长城以北的大片土地,肯定要联手对付我们,他们一旦联手,我们就很难出塞作战了。但现在情况改变了。雁门关大战后,拓跋武损失惨重,他现在就是想帮匈奴人的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天,大军一定可以出塞攻击匈奴叛军。如果平叛顺利,三到四个月就可以结束战事。如果平叛不顺利,让匈奴叛军逃到了黄河以南,那事情就很复杂了。平叛大战有可能直接演变为收复边郡的大战,大军直接和鲜卑人对决。

    所以这需要大将军的虎贲军支持,需要朔方郡,云中郡的虎贲军给南匈奴叛军施压,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解决南匈奴叛军的问题。

    胡才看到尚书台的计划,满脸冷笑,扩充五万北军,尚书台的那些老家伙还真是想的出来啊,五万北军?虎贲军总共才多少?尚书台的南下老家伙还真把他当白痴了。

    不过这一次让北军出兵是他提出来的,这个时候如果反对,很显然有些不明确,但是需要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王允他们为了这一次出兵,得到了并州的那些豪门士族的支持,特别是并州的王阀,光粮草就出了五万石。看到这些信息,胡才除了愤怒还是愤怒,他在并州这么多年,这些人从来没有这么大方的支持过他。

    该死,该死。

    胡才心里忍不住破口大骂,但还是忍不住眉头紧皱,思考对策。

    为你提供精彩热门小说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