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两个公主(1)(2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指幽州。幽州牧这个职务,从天子拜封大将军督领天下兵事开始,就已经撤消了。太傅大人是天子的太傅,应该到晋阳辅助天子。”

    魏攸不再说话。他现在什么都清楚了,大将军要的是幽州。不管公孙瓒是否再攻龙凑,虎贲军都会找个借口杀进幽州。只不过今天这个借口非常适合,非常冠冕堂皇而已。

    太傅大人掌控着幽州军政,他又不能控制公孙瓒,这两件事都严重阻碍了大将军的王霸之业。大将军为了自己的大业,或者也叫中兴大业,他不但要杀公孙瓒,还要把太傅大人赶走。胡才不再是昔日那个白波军叛贼,而是大汉的大将军了,一切都变了。

    大将军胡才,终于在有二十万虎贲军以后,露出的锋利的爪牙。而刘虞和公孙瓒,就是他第一个开刀的对像。

    徐晃没有给太傅大人写回书,魏攸也没有讨要回书,两人拱手作别。

    同时在徐晃的劝说下,范阳城内的两千守军投降。

    虎贲大军随即全部集结于巨马水,向对岸幽州军展开了猛烈攻击。

    公孙瓒心急如焚,连夜赶到蓟城,向刘虞讨要援兵。

    刘虞此刻心灰意冷。胡才攻打幽州的本意,他已经估测到大半。胡才组建晋阳朝廷,统一北方势在必行,晋阳朝廷的皇甫嵩等人曾经邀请刘虞去晋阳,他们说现在天下大乱,需要武人征伐天下,士人治理州郡,两者之间要泾渭分明,齐心协力,这样社稷才有中兴的希望。

    然而,刘虞拒绝了,原因很多。主要原因还是担心胡才会变成第二个危害社稷的董卓。如果胡才真的变得不可救药的叛逆,自己倚仗手中的武力,还可以牵制和打击胡才。另外,他还想保住自己的性命,他顾惜自己的性命,他担心将来回朝,被天子借口皇统的事诛灭了自己的九族。毕竟袁绍曾经想立他为帝,在天子的眼中,他刘虞就是:威胁天子皇位的存在。

    还有就是担心公孙瓒,刘虞担心公孙瓒趁机占据幽州,祸及幽州百姓。公孙瓒对胡人的血腥杀戮实在让他无法接受。在刘虞看来,对于胡人,不需要这么残酷,血腥。

    刘虞不明白,公孙瓒胆大妄为,对胡人血腥的镇压,为什么幽州的汉人对他还是这么的好,如果不是幽州地方豪强和幽州本土人士的支持,公孙瓒怎么会这么的猖狂?难道是因为公孙瓒对胡人的态度?

    刘虞不明白,为什么不能与胡人和平共处?

    胡才既然打到幽州来了,而且还顾惜自己的身份,找了个非常好的理由,那自己也只能顺着这个台阶下了。目前从中兴社稷的大局出发,从幽州的稳定出发,幽州必须让给胡才。再这样坚持下去,对自己,对幽州,对社稷都没有好处。

    以胡才和虎贲军的骁勇,幽州是守不住的。至于胡才将来如何变化,公孙瓒的出路在哪里,自己都不管了。只要幽州上百万的百姓能吃饱穿暖,能活下去,自己死了也值了。

    况且,刘虞觉得,晋阳朝廷并不是胡才一个人说的算。他觉得可以联合王允这些人在统一天下以后杀死胡才。不过现在还需要胡才的武力。

    刘虞一口回绝了公孙瓒,“我绝不征调幽州的兵马,我绝不和朝廷的军队打仗。”

    公孙瓒百般劝说,用种种事例来证明胡才是大汉的叛逆,希望太傅大人能高举平叛的大旗,集结幽州各郡的力量,击败胡才,保住幽州。

    刘虞严词拒绝。公孙瓒无奈之下,只好躬身说道:“既然太傅大人一定要放弃幽州,那我只好对不起大人了。”

    于是,公孙范率领铁骑进驻蓟城,包围了幽州府,把刘虞和幽州府的从事掾属全部软禁了起来。

    公孙瓒假借刘虞之名,紧急征调幽州的五万大军,打开了幽州府武库,并从渔阳、右北平、广阳三郡紧急调拔粮草军械。

    关靖建议公孙瓒以刘虞之名,从辽西和辽东征调乌丸铁骑参战。

    “乌桓”,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

    山(又曰乌丸山),遂以山名为族号,大约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又臣属汉朝,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

    公元49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这些年,随着大汉国的日异落败,乌丸人多次南下,对幽州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刘虞来到幽州以后,与乌丸人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乌丸铁骑对刘虞忠心耿耿,所以公孙瓒犹豫不决。这些乌丸人和自己有仇,一旦发现刘虞被自己挟持,很可能临阵倒戈。还有,这次乌丸人如果知道对阵的又是胡才和虎贲军,未必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