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5~516章 中华帝国海军的准备和电子工业崛起(5 / 6)  唯我独裁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叫亚历山大?贝恩的英国发明家于1843年发明的。但是,传真通信是在电信领域里发展比较缓慢的技术,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逐渐成熟起来。

    关于传真技术的起源说来很奇怪,它不是有意探索新的通信手段的结果,而是从研究电钟派生出来的。1842年,苏格兰人亚历山大?贝恩研究制作一项用电控制的钟摆结构,目的是要构成若干个钟互连起来同步的钟,就像现在的母子钟那样的主从系统。他在研制的过程中,敏锐地注意到一种现象,就是这个时钟系统里的每一个钟的钟摆在任何瞬间都在同一个相对的位置上。这个现象使发明家想到,如果能利用主摆使它在行程中通过由电接触点组成的图形或字符,那么这个图形或字符就会同时在远距主摆的一个或几个地点复制出来。根据这个设想,他在钟摆上加上一个扫描针,起着电刷的作用;另外加一个时钟推动的一块“信息板”,板上有要传送的图形或字符,它们是电接触点组成的;在接收端“信息板”上铺着一张电敏纸,当指针在纸上扫描时,如果指针中有电流脉冲,纸面上就出现一个黑点。发送端的钟摆摆动时,指针触及信息板上的接点时,就发出一个脉冲。信息板在时钟的驱动下,缓慢地向上移动,使指针一行一行地在信息板上扫描,把信息板上的图形变成电脉冲传送到接收端;接收端的信息板也在时钟的驱动下缓慢移动,这样就在电敏纸上留下图形,形成了与发送端一样的图形。这是一种原始的电化学纪录方式的传真机。

    到了1850年,又有一位英国的发明家,名叫弗?贝克卡尔,他把传真机的结构作了很大的改进,他采用“滚筒和丝杆”装置代替了时钟和钟摆的结构。这种改进的结构,工作状况有点像车床,滚筒作快速旋转,传真发送的图稿卷在滚筒上随之转动。而扫描针则沿着呖杆缓慢地顺着滚筒的轴向前进,对滚筒表面上的图形进行螺旋式的扫描。这种滚筒式的传真机一直被延用了一百多年。1865年,一位名叫阿巴卡捷的伊朗人根据贝恩和贝克卡尔提出的传真机原理和结构,自己研制出了可以实际应用的传真机,并且带着传真机到法国巴黎、里昂和马赛等城市进行了传真通信的实验。

    人们对新闻照片和摄影图片的传送的要求是很广泛的。许多科学家都曾致力于相片传真机的研究。

    陈南海便是其中之一。他作为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主要研究的便是通讯和传真技术。他所在的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办公大楼下正好是中华帝国电信线路从燕京——上海的起始点和终点,这为陈南海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陈南海的潜心研究,获得了中华帝国电信部门的允许,同意他在夜间利用这条通信线路做实验。陈南海在大楼的地下室里废寝忘食地研究和试验了七年的时间,终于制成了相片传真机。

    很快,陈南海的研究被中央情报局特工盯上了,考虑到传真机能够传照片的军事用途(传情报直接附带照片更明了),中央情报局冻结了陈南海的研究计划,但很快跟陈南海达成了和解,陈南海为中央情报局特工专门研制了世界上第一部用于新闻采访的手提式传真机,方便特工执行任务和传递情报。

    到了战后,随着中华帝国各项技术大幅度提高,尤其在光电领域的爆炸式发展,晶体电子管的出现为陈南海的研究解决了多个难题。于是陈南海继续专研相片传真技术,他把指针接触式的扫描改变成光电扫描,不仅使传真的质量大大提高,而且光电扫描和照相感光制版配合,使相片传真得以实现。

    1925年,长时间的和平令中华帝国中央情报局放宽了传真机的保密级别,陈南海研究的最新型传真机得以投放市场。中华帝国上_海电报电话公司购买了其专利权,很快研制出高质量的相片传真机。

    1926年,经中华帝国国会批准,正式开放了横贯中华帝国大陆和海外领地的有线相片传真业务,同年还与大中华共荣圈成员国之间开放了横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无线相片传真业务。

    1927年,陈南海再次实现技术姓图片,首次用他最新发明的传真机实现了图片彩色传输。实际上是用滤色镜按红、绿、蓝顺序三种颜色分三次读力传送的,然后再重叠合成。虽然繁琐,但是作为第一个彩色图片传真的成功,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同样把他推荐给明年的中华国际宝星奖评审委员会,使其成为科技发明奖的候选人。

    当然,使用电子晶体管的仪器很多,电视机和彩色图片传真机最绝代表姓。它们的出现表明中华帝国在电子晶体管方面已经走向成熟,标志着中华帝国电子工业的兴起。

    而中华帝国在雷达系统方面的巨大成就,正是得益于电子工业的迅速崛起。原来的雷达系统设备臃肿,大规模采用电子晶体管后,体积和重量大幅度减小,这才能够让雷达系统可以安装到别的中小型战舰上,连火神密集阵这种小体积的武器系统上也可以实现火控雷达系统的安装。

    先进的雷达系统除了在梵净山号航母安装外,也陆续在中华帝国的各个主力战舰上安装。

    中华帝[***]方截获德国海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