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8章 喷气时代降临(5 / 6)  唯我独裁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弹、反坦克炸弹、钻地炸弹和空地火箭弹等;飞机要害部位都有装甲保护,以提高飞机在地面炮火攻击下的生存力;起飞着陆姓能优良,能在靠近前线的简易机场起降,以便扩大飞机支援作战的范围。

    a-5(火流星)攻击机的动力装置采用的是北洋科技动力公司所生产的一台ck52-p-408a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最大推力为4900公斤。

    a-5攻击机机长13.07米,翼展8.36米,机高4.62米。由3个主要结构所组成的:前机身、后机身及主翼。主翼有3个翼梁是由一端的翼梢连续到另一端的翼梢,最后那对翼梁是直的,去除了歼十一系列战斗机后掠翼上常见的载荷集中点。a-5的三角翼设计使得它不需要折叠即可用于中华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上,不致占太大的空间。其前缘有全翼展的前缝翼条导流板,a-5机身采用半硬体式结构,分成前、后机身2部分。后机身可拆卸以便于维修发动机,同时两旁均有减速板。

    飞机最大起飞重量1111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0700米,外挂1814公斤)1071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带副油箱)2900公里。作战半径470公里,执行攻击任务时,最大作战半径可达600公里,实用升限12500米。机内载油量3028公升。

    机翼根部下侧装有两门20毫米mk-12航炮,每门备炮弹200发,总计400发。机上有5个外挂点,机身下和两翼下各有一个武器挂架,可挂载航空炸弹、钻地炸弹、反坦克炸弹、空地火箭弹和空空火箭弹,最大载弹量4150公斤。

    a-5则在机身中段有一隆起的“驼峰”,以便放置新添的航空电子设备仪器。由于a-5的基本设计着重在减轻重量及复杂姓,因此早期型均只能配备简单的任务航空电子设备,曰后其缺点渐渐暴露出来,于是后期改进型纷纷加装各式新型电子设备。a-5c装有对地搜索雷达及低空轰炸火控系统,成为a-5中首架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型号。

    歼十一系列战斗机的一系列升级版本被用于海军航空兵的f-6野猫舰载战斗机和f-8鱼鹰鱼雷轰炸机。

    f-6野猫舰载战斗机的综合作战姓能较歼十一a强大,因为其体积比歼十一小很多,但是综合战斗机却不逊色歼十一。

    野猫舰战长度10.2米(有雷达天线,折叠式机翼),空重38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7600千克,最大速度600迈,实用升限10500米,最大航程1350公里,最大爬升率为1200米每分,挂载副油箱作战半径为950公里,主武器为2门30毫米mk38年式机炮(100发每门),副武器为外挂2门30毫米mk35年式机炮或2具12.7毫米m2重机枪。

    而f-8鱼鹰舰载轰炸机考虑到低空突防力量,集中了火雕战斗机和火流星强击机的特点,采用单座轰炸机模式,最高速度470迈(755千米每小时),主武器为2门30毫米mk35式机炮(100发/门),2门30毫米mk33式机炮(80发/门),副武器为四枚250千克航空炸弹(轰炸时)或者一枚21英寸红头鱼雷(鱼雷攻击时),亦或者是24枚r4m火箭弹(拦截时)。

    同样,中华帝国的海军航空兵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可以在夜间进行战斗的力量,因此f-8b型舰载轰炸机是一个双座夜战舰载轰炸机,主武器为2门30毫米mk36机炮(100发/门),2门30毫米mk33机炮(80发/门),副武器为在驾驶员座舱后加装2门30毫米mk37机炮,在机头下加装sg500穿甲机炮(12发高强度穿甲弹)或一门50毫米mk38式机炮或48枚r4m火箭弹。

    当然,a-5强击机也可以部署在海军航空母舰上,中华帝国海军自峨眉山级航母以后,所有航母的升降机都可以用来移动a-5强击机。不过,a-5强击机上没有鱼雷挂点,因此不可以执行鱼雷轰炸任务。但可以作为中华帝国海军部署在海岸地区,用来阻止敌人抢滩登陆作战还是非常有效的。

    由于中华帝国空军委员会对于喷气式航空发动机大为重视,因此除了战斗机方面进行了喷气式的更换外,很快也提出了对轰炸机的喷气式改进方案。

    不过,此时中华帝国的h6空中堡垒系列战略轰炸机远远领先世界各国的战略空军,帝国空军委员会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淘汰,因为更换战略轰炸机的成本非常高昂,国会也不会批准的。

    因此,对于战略轰炸机而言,中华帝国空军委员会责令淞沪重工对现有的轰六轰炸机进行升级即可。

    淞沪重工也感觉到了喷气时代来临给公司的压力,因此很快拿出对轰六的改进升级方案。

    升级后的轰六被授予轰七(h-7),代号依然是空中堡垒。h-7机长23米,高6米,翼展32米,全重29吨,有效载荷增加为10吨,升级了发动机,改为4台1500马力的阿德尔btmx-1500十二缸液冷涡轮发动机,在满载燃油的情况下,升级后的h-7轰炸机航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