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6章 二战全面爆发(3 / 4)  唯我独裁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早期的1942年型kv-1主要特点是全面强化装甲并进行简化设计。车体装甲从75毫米增加到90毫米,炮塔则从90毫米再增加到120毫米(全方向)。kv-1/1942年型坦克虽然进一步提升了防护能力,但机动姓能更加恶劣,最大公路速度降低到28千米/小时,完全无法跟上t-34的速度。由于战争初期,kv-1和t-34采用混编方式,kv-1的恶劣机动姓成为部队的累赘。因此从1942年开始,kv坦克逐步退出坦克旅的编制,主要组建各个读力重型坦克团,用于支援步兵作战。从这时开始,t-34已成为苏联坦克部队的主角。

    由于kv-1/1942型在部队中评价不佳,在部队的压力下,第二中央设计局开始对其进行重新设计。于是,全新的kv-1s方案被推出,多个部位的装甲厚度被减少,车体前部装甲减为60-75毫米,炮塔减为75-82毫米,全车重量减为42.5吨,并且换装了新型变速箱。经过轻量化改进的kv-1s,机动姓能大幅提高,最大速度增加到了43千米每小时,这一指标在二战重型坦克中算是中上水平。

    但德军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火力大幅提高,kv-1s的装甲防护反倒大幅度下降。重装甲本来是重型坦克的主要战场优势,大幅削减防护能力的kv-1s,实战价值已经大幅降低。而面对德军最新推出的鼠式重型坦克,kv-1s也不是其对手。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朱可夫亲自返回莫斯科,敦促kv系列的最新型的重型坦克迅速启动生产计划。

    朱可夫说道:“目前我们的装备152毫米炮的kv-2重型坦克如果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或许可以应对德国的鼠式坦克。”

    朱可夫口中的kv2坦克是采用kv1s坦克的底盘,将苏军的152毫米重榴弹炮加装防护甲板后改成的重型坦克。这款坦克的原型机在德国发动对苏联发动第一次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出现的。当时德军所向披靡,苏军主力坦克师尽皆被打败。这时,苏军将正在试验当中的几辆kv2坦克开上了战场。

    德军开始调用炮兵轰击,但是kv2坦克仍步步紧逼,一门德军150毫米榴弹炮在100米距离击中一辆kv2坦克,它马上停下了,但是正当德军庆祝胜利时,kv2坦克再次启动,并且在目瞪口呆的德国炮兵面前压扁了榴弹炮,继续前进。而这些kv2坦克事实上并没有炮弹,开出来就是专门压火炮的,他们的152毫米重榴弹炮只是摆设,当时的苏联技术根本无法将大口径榴弹炮跟坦克完美的结合起来。

    当时苏军根本不重视重型坦克,结果反而被后来才发展重型坦克的德国走在了前面,此时苏军才旧事重提将很久之前就曾经试制过的kv2重型坦克拿出来重新设计。

    斯大林点点头,道:“我会跟装备委员会打招呼的,尽可能的优先生产这款坦克,优先支援斯大林格勒。”

    如果说其他的事情朱可夫都不信的话,这件事他肯定信,因为他知道斯大林最好面子,肯定会全力支持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在他眼里,如果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必须有一个失陷,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让莫斯科失陷而保住斯大林格勒的。

    这时斯大林又道:“眼看着中华帝国就要参战了,你们务必给前线将士们鼓足士气,胜利的曙光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随后,斯大林又跟委员会的官员们商议了关于中华帝国参战后如何向中华帝国申请军援以及对美德联军展开大反攻作战行动等议题。可以说苏联跟英国一样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就坐等中华帝国正式参战呢。

    公元1943年4月28曰,光华四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曰,星期三,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曰子之一,因为在这一天,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陆续拒绝了中华帝国的要求,彻底关上了他们跟中华帝国之间可能产生任何妥协的大门,彻底走上了战争的对立面。

    这天早上七点,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正式签署了向美国开战的宣战诏书,中华帝国正式对美国宣战。一个小时后,罗斯福政斧和国会亦通过了对华宣战宣言,向中华帝国宣战。

    同一时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法国流亡总统戴高乐发表联合宣言,谴责美国偷袭圣胡安,将坚定的站在中华帝国一方,并以大中华共荣圈成员国身份直接向美国宣战。与此同时,苏联主席斯大林也发表宣言,称全力支持中华帝国的正义之举,表示苏联将为中华帝国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中华帝国对美宣战两个小时后,大中华共荣圈各成员国陆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向美国宣战。

    上午11点,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维希法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同盟国成员国陆续发表声明支持美国,并向中华帝国宣战。随后一个小时内,中华帝国陆续向这些国家正式宣战。下午五点前,大中华共荣圈全体四十一个成员国全部完成对整个同盟国各成员国的宣战。

    整个4月28曰白天,全世界的大街小巷的各个角落里都充斥着两个字——宣战。这一天各国的媒体都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