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七章 天子下诏(2 / 3)  大明王侯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尽去,萧凡却又陷入了沉思。

    花厅里一扫阴冷低沉的气氛,渐渐变得祥和起来,不时传出一阵欢声笑语。

    这时一名衙役匆匆忙忙跑了进来,擦着汗颤声禀道:“县尊大人,有……有旨意。宣旨的天使和仪仗已至县衙门口……”

    曹毅一楞,心中猛地缩了一下,这个时候来的什么旨意?难道太孙殿下被刺的事情,天子打算继续追究下去?

    与萧凡对望一眼,发现他也是满头雾水。

    两人神情俱皆一凝,看来想到一块去了。朱元璋这是不依不饶啊,不知这次又该谁倒霉了。

    “大开县衙仪门,摆上香案,本官即刻迎旨。”曹毅整了整身上的官袍,沉声吩咐道。

    衙役犹豫了一下,道:“大人,小的听说,圣旨不是下给您的……”

    曹毅愕然道:“那是下给谁的?”

    衙役指了指萧凡,陪笑道:“好象是下给萧公子的……”

    曹毅惊愕的扭头望向萧凡,道:“萧老弟,天子怎会对你下旨?你最近没在京师招惹什么人吧?”

    从以前的黄知县,再到当今太孙,对于萧凡的惹事能力,曹毅向来很有信心的。

    萧凡也错愕不已,想了半晌,才期期道:“除了殴打翰林学士以外,我最近已经很老实了呀……”

    曹毅满头黑线:“…………”

    县衙仪门大开,门外一队锦衣亲军身着光鲜的飞鱼服,手按腰侧绣春刀,在仪门外一字排开,神情肃穆,尽显皇家威仪。

    锦衣亲军之首站着一名身着四品官袍的年轻官员,神色威严的单手高托着一卷黄绢圣旨,眼睛半阖,不言不动。

    待萧凡和曹毅急匆匆走出仪门时,仪门外早已围了满满当当一大群看热闹的百姓,百姓们远远的站着,神情既兴奋又畏惧。

    萧凡诚惶诚恐的朝那名托着圣旨的官员面前一拜,口中大声道:“草民萧凡,接旨——”

    “哼!”一道弱不可闻的轻哼声传入萧凡耳中。

    萧凡心中一动,这声音怎么这么耳熟?

    情不自禁抬头一看,萧凡不由又惊又喜:“哎呀,原来是解学士,草民对您可是仰慕已久……”

    解缙脸上被萧凡揍过的伤还没好,仍旧有些青肿,红一块青一块的,听得萧凡这么一说,心里愈发又气又怒,这家伙什么意思?揍了我还对我仰慕已久,有你这么调侃人的吗?太过分了!

    不过解缙却真是误会萧凡了,以解缙名扬数百年的才子名声,萧凡可真是如雷贯耳,他对解缙说仰慕,那可真是百分百的真心诚意,十足真金。

    “你闭嘴!我乃天子宣旨钦差,你得听我说!”解缙气得脸色铁青,不知是被揍过后本就没复原的脸色,还是被萧凡气的。

    “草民……失仪!草民惶恐!”

    解缙怒哼了一声,眼睛很是愤怒的瞪着萧凡,若非顾及天使的身份,他真恨不得一脚狠狠踹死萧凡才解恨。

    “咳咳,萧凡,准备接旨。”

    “草民已准备好了。”

    解缙徐徐展开手中的黄绢,神情也变得肃穆起来,清咳一声,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原应天府治下江浦县洪武三十年丁丑科院试廪膳生员萧凡者,其姓温良,其行勤勉,友孝恭和,敬慎居心,前献蜀地赈灾之策以报国,后立护驾太孙之功以拥君,观行知人,深慰朕心,着即赐同进士出身,御赐禁宫行走,并授东宫侍读,春坊伴驾太孙,望卿公忠体国,勿负圣恩,钦此!”

    圣旨念完了,周围一片静悄悄,没人敢说话。

    解缙缓缓将圣旨卷拢,眼皮耷拉下来,怨恚的瞪了伏地而跪的萧凡一眼,又低声哼了一声,然后便不言不语的沉默下来,既没让萧凡起身,也没让他谢恩。

    萧凡等了好一会儿,见解缙没了声音,不由抬起头看向他。

    解缙白眼一翻,道:“看什么看!我还没让你起来呢,给我老实跪着!”

    说完解缙神情快意的仰头望天,一派悠闲之色,仿佛萧凡跪在身前令他感到很得意,有种阿q式的大仇得报的精神胜利感。

    萧凡伏地而跪,眉头一皱,他想的却是另一件事。

    这宣旨的钦差可以说是极受皇帝信任的,朱元璋派谁来宣旨都很正常,但却偏偏派解缙宣旨,这就很不正常了,莫非……朱元璋早已知道他帮自己代考一事了?更深一层说,朱元璋也许早已知道他还揍了解缙一顿,据说解缙此人颇受朱元璋喜爱,今曰派了解缙来宣旨,一来是为了抚慰解缙,这二来么,估计还有一层让自己给他赔礼道歉的意思,还有第三,是对萧凡暗含警告:你别以为你们那些代考啊,揍人之类的乱七八糟事情朕不知道,朕只是看在太孙面子上懒得追究而已,以后别拿朕当傻子……还有圣旨上说的什么赈灾啊,护驾啊之类的话,萧凡还一直奇怪,为何以前朱元璋对这功劳不封不赏的,没有任何表示,合着就等着今天一块儿赏赐封官呢,这样萧凡由一名秀才变成了同进士出身,也就合情合理,有那两件功劳垫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