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四章 锦衣重开(2 / 3)  大明王侯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事平安?

    耿炳文老成,但只适合守成,进取不足。

    平安进取足够,惜脾气刚烈,若掌锦衣卫,恐牵连过甚,国无安宁。

    郭英勇谋兼备,可惜后宫宁妃是他同胞姐妹,若任他为指挥使,恐外廷内宫有勾连之祸……一个个人选在朱元璋心中如走马观灯似的一一掠过。

    终于,朱元璋嘴角勾起了一抹微笑。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他的姐孙,外甥李文忠之子,袭爵曹国公,时掌左军都督府事,李景隆。

    还有谁比他更适合掌锦衣卫的?李景隆,皇族外戚,年轻力富,有掌军经验,其身份和忠心绝无问题,至于能力……现在朱元璋需要的是忠心,而不是能力!能力可以慢慢培养,忠心却是最重要且无法培养的。

    “传旨:命曹国公李景隆交卸左军都督府事,改任锦衣卫都指挥使司指挥使,开府建衙一应事宜悉由自决。”

    萧凡和黄子澄已经受过了廷杖。

    黄子澄仍然生生受下了十记,咬着牙忍了下来,不愿接受萧凡帮他买单的好意,挨到最后,黄子澄再也挺不下去,两眼一翻,晕厥过去了。

    反观萧凡,受过廷杖后做了几个扩胸运动,拍拍屁股,跟刚刚享受过小姐按摩似的,神情那叫一个舒服惬意。

    给他行刑的锦衣亲军却受苦了,一个个两手颤抖,虎口发麻,浑身不停的哆嗦,跟抽鸡爪疯似的,望着萧凡的表情别提多幽怨了。

    朱允炆气得狠狠踹了给黄子澄行刑的锦衣亲军们几脚,然后跟萧凡打了声招呼,神色焦急的亲自将晕厥的黄先生送回府去了。

    廷杖到此结束。

    事实证明,做人还是不要太忠厚,这世上为什么吃亏的总是老实人?因为老实人是君子,君子是用来被欺负的,黄子澄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从这次的廷杖风波,萧凡还得出一个教训:不要跟老师作对,特别是那种爱打小报告的老师,——做人不要太黄子澄。

    后面一个教训最为重要。

    萧凡出了午门,走在大街上,神情有几分迷茫。

    抬头看见一家靠街的酒肆,萧凡想也没想便走了进去,独自占了一桌,叫了一壶酒,两个小菜,自酌自饮起来。

    他有很多事情要想明白,最近的曰子过得有些混乱,从一介平民,莫名其妙考上了秀才,又莫名其妙被授东宫侍读,最后又教坏了太孙,莫名其妙挨了顿板子。

    曰子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可是,它的意义在哪里?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升斗小民为生计奔波,商人为银子奔波,官员为前途奔波,皇帝……皇帝不算,他的职称到顶了。

    萧凡自问,自己的理想呢?我为什么奔波?生计?不需要了,饿不死就行,对于物质,他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前途?二十岁做到六品东宫侍读,而且还是朱允炆的至交好友,将来他登基之后,二三品的朝廷重臣是跑不掉的,前途根本不必担心。

    不为生计,不为银钱,不为前途,我到底在瞎忙些什么?理想呢?一个没有理想的人该是多么的可怕,这跟行尸走肉有何区别?

    萧凡茫然了,他觉得自己迷失在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朝代,在这个朝代,他似乎找不到奋斗的意义,冥冥中有一双手,巧妙的将他的一生都安排好了,而他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活下去,混吃等死的过好每一天……没有理想而活,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必须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然后给自己立一个理想。自己还年轻,有功名有官身,总得给自己找一个奋斗下去的目标,这人生才算活得有滋有味。

    萧凡目光涣散的望着窗外人来人往的大街,生平第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的神情很凝重,一手托着腮,另一只手则两指并拢指着窗外,漫不经心的随意瞎指,很空洞的动作,完全是下意识的乱指,脑子已不知神游到了何方……“唰!”

    一名路过窗边的女子倒了霉,被萧凡无意的一指,肚兜儿带子解开了。

    女子娇呼一声,满面羞红的惊望四周,然后捂着胸急匆匆的跑了。

    “唰!”

    又一名路过的女子倒了霉,惊声尖叫一声,然后满面羞红的捂着胸跑了……“唰!”

    第三个。

    “唰!”

    第四个。

    萧凡仍在皱着眉思考,目光涣散无神,手指一通乱点……“咦?”

    接连不断的娇呼声引来了邻桌一位客人的好奇,那人三十来岁,白白净净,手里拎着个鸟笼,另一只手把玩着一柄折扇,典型的纨绔子弟打扮。

    那人好奇的凑了过来,看了看萧凡,又将头伸出窗外,看了看接连不断捂胸而逃的女子,再回过头时,他脸上已布满了崇拜惊异之色。

    “这……这是……什么名堂?”那人激动的指着萧凡乱点的手指,结结巴巴的道。

    萧凡回过神,抬眼轻飘飘的看了他一眼,随即又托着腮,漫不经心道:“现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