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五章 皇帝大行(上)(3 / 4)  大明王侯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宫做什么?”

    朱元璋急促的喘着气,弱弱的笑道:“再不出宫,朕恐怕今生已出不了宫了……”

    朱允炆一听顿时又流下泪来:“皇祖父要去哪里?”

    “京郊……马场!”

    守在各衙门中密切关注宫内消息的大臣们听说朱元璋醒了,有的暗暗松了口气,有的则无比失望,不论是失望还是高兴,他们表面上都必须做出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来。

    闻知朱元璋醒来后的第一个要求居然是出宫,所有人都楞了,不知朱元璋到底想干什么。

    不论天子想干什么,这个时候大臣们是不敢反对的。

    下午,午门厚重沉实的朱漆大门缓缓打开,众臣守立在宫门之外,见锦衣亲军仪仗出来,纷纷在仪仗两侧跪下,伏地而拜,口称万岁。

    皇帝出行,声势浩大,玉辇、导盖、盥盆、拂尘、唾壶、马杌、交椅各一,钺、星、卧瓜、立瓜、吾杖、御杖、引杖等仪仗共一百一十二,接着是玉辂、金辂、象辂和革辂各一乘、宝象五头、导象四头、静鞭四根、仗马十匹、后护豹尾枪十支、仪刀十把。

    萧凡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忝居仪仗首领当先开道,他身着崭新亮丽的飞鱼锦衣,袖口绣着四道金线,骑马行在仪仗最前方,头戴金翅盔的大汉将军分列左右而行,朱元璋的仪仗刚出宫门,大汉将军和五军都督府的军士便已封锁了午门通往北城太平门的街道,静鞭数鸣,净水泼街,官员百姓尽皆跪拜。

    朱元璋半躺在玉辇上,伸手艰难的掀开辇内的珠帘,浑浊的眼睛扫视着街道两侧向他伏地跪拜,神情敬畏的百姓们,他叹息了一声,然后露出一个复杂的笑容。

    此时此刻,这位白手打下朱明天下,光复汉人江山的开国君王,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谁也无法说清。

    京师北郊马场。

    这里原是一片农田,朱元璋定都应天之后,将农田收回,迁居百姓,命人在这里种上草被,建成了一片幅员辽阔的皇家马场。

    众大臣亦步亦趋跟着皇帝仪仗,惶恐不安的随之来到了马场。

    玉辇停在马场边沿,宦官恭谨的轻轻掀开辇前珠帘。

    朱元璋睁开浑浊的老眼,望着眼前一片无垠辽阔的绿草地,无神且渐失生机的眼中忽然精光大盛,仿佛连精神都振奋起来。

    “扶……扶朕下辇。”朱元璋颤颤巍巍伸出了手,语气带着几分激动难抑。

    肃立在玉辇两侧的朱允炆和萧凡急忙伸出手,一左一右稳健的扶住了朱元璋不停颤抖着的身躯。

    久病深宫的天子终于露面,跟随而来的大臣们顿时泪流满面,痛哭而拜,齐声高喝万岁,马场边沿的路旁顿时黑压压跪了大一片。

    朱元璋无视跪拜的群臣,艰难的侧过头,对身旁的萧凡道:“去……牵一匹马来,朕,要骑马。”

    萧凡一楞,都病成这样了,还能骑马?

    朱允炆急道:“皇祖父龙体未愈,依孙儿看还是改曰……”

    朱元璋语气渐沉,不耐烦的盯着萧凡道:“快去!”

    萧凡躬身应是,然后转身命人在马厩中选了一匹马,牵到了马场边沿。

    看着通体乌黑,强健神骏的马儿不耐的用马蹄刨地,不时轻轻打着响鼻,朱元璋目光中的激动之色愈盛。

    “允炆,萧凡……”

    “孙儿(臣)在……”

    “扶朕上马!”

    萧凡愕然抬头,与朱允炆对视一眼,朱允炆无奈的朝他点点头,随即眼眶一红,泪水又止不住的流下来。

    “是。”

    二人一前一后托住朱元璋的双腿,将这位虚弱的老人艰难的扶上了马鞍。

    朱元璋骑坐在马上,望着眼前这片属于他的土地,一股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

    朕,当年皇觉寺中一个三餐不济的和尚,淮西村间一个衣食无着的乞丐,一晃数十年过去,濠州城中始发奋,鄱阳湖畔火冲天,草原大漠饮虏血,古都金陵创帝业!

    这天下,是朕打下来的!

    岁月催人老,可抹不去朕开创大明盛世的赫赫辉煌!

    心旌激荡的朱元璋,此刻灰暗的脸上又布上几许迷茫。

    当年风华少年,如今年华渐老,这一生,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当年的敌人,王保保,陈友谅,张士诚……他们都倒在朕的刀剑之下。

    当年的战友,胡惟庸,李善长,蓝玉,傅友德……他们也都倒在朕的刀剑之下。

    朕之一生,错了多少?对了多少?

    骑坐在马上久久无言的朱元璋,神色间布满了迷茫和悲怆。

    忽然,他哈哈一笑,苍劲的笑声透着无限轻快和洒脱。

    是非对错,凭后人说罢了!

    我就是我!我是朱元璋!天下只有一个朱元璋!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迷茫之色尽去,朱元璋仿佛病愈了一般,浑身充满了力气,抖索的手指抓稳了马鞭,狠狠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