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盲区(3 / 3)  勒胡马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别无险要可恃,我就算攻不破,逼得晋人不敢露头总不难吧?则只要控扼住了铜关周边地区,晋人再有增援过来,他还能往哪儿摆?

    于是直迫关前,随即听得一声鼓响,关门大开,晋军络绎不绝地杀将了出来,其数不下四千……

    郭黑略当场就傻眼了。

    并非祖逖的主力已然抵达,而是魏该本就带了将近五千人奇袭的铜关。

    魏晋之际,中国的造船技术攀上了第一个高峰,出现了名为“楼船”的庞然大物。根据后来《晋书·王濬传》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图谋伐吴,命王濬在蜀中修造战船,沿江而下,“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也就是说,光一条船就能装载两千多兵卒!

    真若有这种“大船连舫”,估计魏该光靠这二十条船,就能把晋军主力全都送过来,而不必要再去向祖逖求取增援了。

    后人或以为此数字纯属夸张,水分太多,其实考究当时的技术,更因应所需条件,就知道可能性很大了。关键是此船行之于江,江上风浪有限,所以装载多了,重心难稳的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忽视——不过此等楼船,仍可能因江风而倾覆,东吴大将董袭就是这么死的……

    其次王濬是做“连舫”,也就是把几条大船左右连缀起来,就仿佛小说里的“连环计”一样,所以才说“方百二十步”,其上能够跑马。则具体到每一条船,载兵数量就绝对没有两千人那么恐怖了。

    根据《三国志》所载,孙权曾发兵讨伐黄祖,黄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碇,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也就是说这种蒙冲舰,不考虑航行问题,极限载兵可达五百,估计这才是当时江上巨舟的普遍规模。

    而如今魏该所乘楼船,虽然不如黄祖蒙冲,又要考虑航行问题,必须多载水手,以及部分军需物资,却也每舟可乘两百五十兵,总计五千,悉数登岸而入铜关。

    。en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