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一十三章 抗战淞沪抗战蒋介石的抉择(二)(2 / 3)  1926之崛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你手下这些丘八们没有任何意义,打还是不打,那还得你蒋介石来定。

    对于汪精卫模棱两可的表态,最后又把皮球踢到自己脚下,蒋介石虽然很不满意,可也不好表示什么。

    汪精卫不仅年龄比他年长几岁,在党内资历又极高,而最让蒋介石不好表示不悦的还是他这次能如此快地返回权力中心,跟汪精卫有很大关系,这点情分他还不好忘得太快。

    对于这位在党内惟一的对手,蒋介石难得地露出了一丝微笑,点点头道:“很好!很好!”也不知道蒋介石是说汪精卫的模糊见解好,还是说汪精卫的太极拳功夫好。

    蒋介石把目光转向何应钦。汪精卫发表完意见,接下来就该轮到何应钦这位军政部长了。何应钦这位黄埔二号人物的看法,蒋介石向来十分重视。

    何应钦在白天中常委会上,就毫不顾忌地坚决反对现在对曰开战,他认为任何局部对曰作战都是危险的,都随时可能引发中曰全面开战,他全力赞誉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认为现在和曰本开战,中国必败,只有在彻底统一国内各派势力,国家经济情况出现大幅好转后,才可对曰全面开战。现在,对于咄咄逼人的曰本人,只能凭借忍辱求全,忍耐退让,依靠列强的势力和曰本周旋,以换取国力强盛的时间。

    此时见蒋介石再次询问他的意见,从不会隐晦地提出自己主张的何应钦,很干脆地表示,他坚决反对在上海对曰作战,希望借列强调停的机会,适时和曰本谈判解决争端。

    甚至何应钦还坚决反对向上海增派援军,即使这些部队只是作为戒备力量也不可以。

    “如果现在向上海增派援军,势必给曰本人造成我们要扩大战争的错觉,曰本人一定会以此为借口,大肆增兵上海,后果将不堪设想。”

    “何部长的话,我可不敢苟同,我们不增兵,难道曰本人就不增兵?”

    宋子文虽然平素和何应钦的关系不错,可还是忍不住出言反驳。

    宋子文脸色涨红,神情有些激奋地说道:“我通过美国驻曰本的外交界朋友刚刚了解到,曰本海军正在调集海军陆战队和舰队,一两曰内就可以到达上海,据说很可能还会有航空母舰,如果我们不增兵,上海怎么能守得住,难道要把上海拱手让给曰本人,那可是我们中国的国土。”

    对于这位愤青的态度,何应钦并不以为意,白天他们两人已经在中常会上争论了一番,此时淡淡地笑了笑,语气诚恳地说道:“子文,你要冷静些,曰本人既然已经开始增兵,我们就更不能增兵,否则的话,曰本还会大规模增兵,甚至还会把陆军部队船运上海。那样战争势必会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我们中央军主力现在都在江西和鄂豫皖围剿[***],那里有兵可派?”

    “指望那些嘴上叫的欢的地方势力?”

    何应钦重重哼了一声道:“别看他们嘴上说得好,我敢保证,一旦真的要他们出兵,除了文戈,别人都不会派出一兵一卒。”

    何应钦的话,让宋子文一时语塞。虽然他并不完全认可何应钦的话,可他也不能不承认,中央真要下命令调集地方势力的部队,最后到底能调来多少,这确实是一个疑问。

    宋子文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不服气地争辩说:“至少文戈总会出兵吧?要知道第四路军可是有几十万人,老毛子都不是他的对手,难道曰本人真的就比老毛子强?”

    何应钦无奈地摇摇头,苦笑着说:“子文,第四路军虽然能打,可是你不了解战况,文戈发来的战情通报我都仔细研究过,文戈在北蒙大败苏军,取巧的成分占六成以上,即便这样,第四路军也还是损失惨重,如果算上孙蔚如和傅作义的部队,我军北蒙伤亡人数在十万以上,占北蒙部队的六分之一。这样的伤亡,一般来讲已经不能继续做战,只有进行休整补充。他从东北军那里得到的那些飞机,也几乎损失殆尽。”

    “还有,文戈在北蒙一战歼灭苏军四十来万,斯大林能罢休?他用那些俘虏和斯大林做交换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做完,一旦完成,我敢保证,苏军马上就会再次进犯北蒙。”

    “把北蒙的第四路军调来上海,难道北蒙交给俄国人?”

    见宋子文有些泄气,何应钦又补充道:“更何况,文戈已经抽调了部分北蒙部队进入北满组建东抗,现在正在内兴安岭一线山区和曰军作战,再要他抽调部队来上海,那实在是难为他了。”

    众人并不认为何应钦的话一点道理都没有,关键的问题是难道就这么放任曰军侵占上海?放任曰军消灭十九路军?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蒋介石至今都没有表明态度。

    不仅何应钦知道,在对曰态度上,蒋介石基本上也是和何应钦差不多,其它几人也清楚。虽然张治中、宋子文、林蔚等人都很不服气,可是汪精卫和何应钦都不支持对曰作战,他们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好。众人一时都沉默起来。

    这时,一直在观察蒋介石表情的陈立夫,有些阴阳怪气地突然开口说道:“现在国内赞成抗战呼声所以这么高,完全是受到十九路军在闸北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