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六十六、东京夜未眠(上)(2 / 4)  城管无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去华盛顿的白宫‘聆听圣训’,改成去北京的中南海‘朝贡’还不是一样?”

    上条景胜一边灵活地打着方向盘,一边撇嘴叹息道,“……当然,我并不是不清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作为一个地域狭小的岛国,夹在中国、俄国和美国这三个巨无霸怪物之间。却既没有能够保卫自己的武力,也没有登上大陆的机会,顶多不过是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日本的国运最多也就是这样了。

    唉,纵观历史,每个国家的气运都是有期限的,而日本千年以来积攒的气运,自从明治维新崛起为东亚霸主以来。就在上个世纪被透支得干干净净。曾经属于日本的时代,眼下早已过去啦!”

    “……是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或许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之中,就能看到日本的夕阳了!”泉田准三郎一边揉着酸涩的眼皮,一边心情沉重地说道。

    ——必须承认的是。在整个二十世纪之内,日本几乎一直都是被上天眷顾、大气运加身的命运宠儿,拥有着堪称完美的战略机遇:这个远东岛国先是通过英日同盟和日俄战争,从文明世界的边缘小国一举跨进了世界列强俱乐部;然后又借着一战胜利的东风夺取了德属亚洲殖民地,把疆土向南一直推进到了热带的塞班岛和特鲁克;紧接着,还利用列强的绥靖政策和中国的分裂混乱,逐步吞下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大片疆土;最后更是发动太平洋战争,将军旗插到了距离东京五千公里之外的遥远异邦……短短半个世纪之内,日本帝国的版图从本土四岛的三十多万平方公里,暴涨二十多倍。一度建立起了方圆广达700万平方公里的“大东亚共荣圈”,形成了一个北起阿留申群岛,南临澳大利亚,西迄印度洋的庞大殖民帝国。

    然而,以小蛇吞大象终究是要撑破肚皮的。更别提外面还有一群气急败坏的狮子在围攻——待到太平洋战争失败之后,贪心不足的日本人终于被打断了脊梁骨,自从明治维新以来对外扩张的战果,尽数断送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本土的四个大岛而已(琉球被托管到1972年才归还给日本,之前算是美国的地盘)。

    但即使是在毁灭性的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也没有从此衰落下去,而是被无形的命运之手再一次眷顾——首先是朝鲜战争爆发,日本成为了联合国军的后勤基地,让日本国内衰败的企业获得了大量订单,刺激了日本产业界的恢复。而日本也通过实施依附美国的战略,改善了安全环境,获得了和平保障。

    等到美苏冷战全面开始之后,由于新中国的稳固和红色阵营的扩张,美国又不得不长期扶持日本,以此来制衡东亚的力量对比,而日本也得以美国的政治扶持和开发市场之下,让自己免除了惨遭“去工业化”的命运,再一次走向经济复兴,并且在二十年后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然而,在这个关系到能否从鲤鱼化身为龙的转折点上,日本的发展战略又出现了致命的失误。

    之前的日本准确把握住了战略机遇,搭上了美国这辆发展快车,但到了这个羽翼丰满的时候,却丧失了下车的勇气——下车就意味着日本必须**发展,不能再依赖美国的销售市场和军事保护,甚至还要承受美国的报复,由于过度倚重美国的核保护伞,经济上也十分依赖于美国的市场和技术,导致日本领导人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与之相比,在中苏关系破裂的时代,中国人为了能够成为**自主的大国,可真是不惜壮士断腕也要甩掉苏联老大哥的纠缠——没有一个大国是攀附在别人身上获取霸权的。

    很遗憾的是,在这个呼唤着强人和伟人的时代,日本政坛上却只有一群保守怯懦、目光短浅的官僚。

    直到苏联濒临解体、冷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些沉醉于经济腾飞的日本精英(比如那位著名的石原彰太郎)才开始回过神来,逐渐不甘心于美国的控制,以要求修改和平宪法为标志,开始谋求日本国家正常化问题。然而,这时候的日美关系已经捆绑得太紧,别提剪断绳索,就连想要稍微松开一点儿都难。

    然后,美国华尔街金融巨鳄在苏联解体之际果断趁胜出击,一巴掌拍碎了日本的泡沫经济,也彻底熄灭了日本人成为东亚领导者的雄心壮志……曾经保佑了日本人傲立东亚一百多年的气运,或者说战略机遇期。至此终于耗尽。紧随其后的,就是数十年看不到希望的挣扎、沉沦与徘徊……

    眼下,日本政府以福岛核灾难这一惨痛损失为代价,总算是勉强抓住了最后的机遇,将美利坚合众国的枷锁砸开了一个缺口。但无奈时过境迁,日本的国力优势已经大不如前,东亚地区的战略空间也早已基本消失。未来的日本想要成为“有声有色的东方大国”,其成功的希望实在是非常渺茫……

    “……唉,如今都已经快要辞职了。还操心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干什么?”

    泉田准三郎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将脑海中的杂乱思绪甩了出去。开始思考起了今晚要讲的祝酒词……

    然而,当泉田准三郎和上条景胜还在拥挤的市内公路上,跟红灯与塞车奋战的时候,应邀参加此次宴会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