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三、埃及女王的城管大队(下)(2 / 3)  城管无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

    与完全现代化的防护器械相比,亚历山大港城市步兵大队的攻击武器就比较落后了。除了代替匕首的刺刀之外,王秋就只给他们配发了一把高强度的合金战斧而已,用于劈开罗马人的盾墙——经过实践测试,那种大方盾比门板还薄。至于远程攻击武器,就只能指望这些雇佣兵们从叙利亚带来的弓箭和投石索了。

    这样的攻击能力,实在是完全显示不出穿越者们领先于时代两千多年的巨大优越性。还有,诸位穿越者也不可能一直待在埃及给克里奥佩特拉女王当保镖,又不敢轻易离开虫洞太远(害怕虫洞消失,困在异界回不去),为了维持统治。女王陛下必须有一支能够独立作战的精锐军队才行。

    于是,杨教授在翻阅了史书之后,建议给这些雇佣兵发放一批长矛,编练一个马其顿重装步兵方阵——这是在罗马帝国兴起之前,希腊人发明出来的西方世界最强战阵!

    在重装步兵方阵出现以前。欧洲人的军事技术还处于蒙昧状态。打起仗来像黑帮群殴似的杂乱无章。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类似于流氓群殴的混乱战斗,渐渐被进入文明时代的希腊人所淘汰。为了更加有效地相互掩护和进行战斗,长矛大盾的重步兵方阵战术应运而生。到了公元前4世纪。方阵战术在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和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的时代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各兵种有机结合成的原始多兵种混成部队,在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亚历山大大帝就是凭借着这种传奇的马其顿方阵,在十几年间纵横地中海,统一了希腊半岛。毁灭了宛如庞然大物的波斯帝国,从希腊向东一路打到印度河畔。

    马其顿方阵的基本队形,为手持6米长枪的16人纵队,并且有骑兵和排成松散队形的轻步兵掩护配合。整个马其顿方阵就好像一个长满巨大尖刺的钢铁刺猬,方阵之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第一排的士兵一般都是半蹲着,将长矛对准前方。而第二排士兵则是将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这样可以增强正面对骑兵的杀伤力。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根据雅典人在被马其顿人击败后的描述,攻到马其顿人面前的每个士兵都必须同时对付至少十个以上的长矛头!

    如果在合适的平原地形上,让敌方的马其顿方阵完成了排列准备,当时的西方军事家几乎拿不出有效阻击这种方阵的办法。只能编组另一个方阵进行对撞。当公元前332年征服波斯帝国的高加米拉会战之后,马其顿方阵不可战胜的威名就传遍了整个西方世界。而日后统治埃及近三个世纪的托勒密王朝,其创立者就是亚历山大帝国的埃及总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享受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余泽。

    按照杨教授的看法,让埃及女王的军队编练马其顿方阵。似乎是一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合理选择。

    但是,众人在一番讨论和查阅资料之后,最终还是否决了这个建议——虽然从好莱坞电影《亚历山大大帝》和《全面战争》游戏的画面上看,马其顿长矛方阵那种傲视天下、碾压众生的气势,确实是非常令人振奋。但想让这么一个挤挤挨挨的长矛森林能够如臂指使,训练起来的难度和士兵们之间所需要的默契,也不是一般的高。而且,跟灵活简便的罗马方阵相比,马其顿方阵无法适应崎岖地形,只能在平原上作战,更要命的是由于方阵的构成复杂,整个列阵速度十分缓慢:在上个世纪的第三次马其顿战争之中,马其顿军队就是因为来不及列好方阵,罗马人就杀到面前,不得已用散乱队形出战,最终才导致惨败亡国的。

    总的来说,如果没有一支非同寻常的精锐强兵,最好还是不要玩那么高难度的方阵战术。

    此外,马其顿方阵仅仅是正面攻击力比较强,脆弱的侧面和后方需要骑兵的掩护。偏偏埃及女王一时间根本凑不出足够的骑兵部队——在这么一大票乌合之众里面,只有很少几个雇佣兵首领养得起战马,其他人都是合用一匹驮马扛行李。然后再加上女王身边不到二十个女骑士,以及下埃及地方贵族向女王提供的大约两百名骑马家丁,总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三百骑。这点数量显然不够掩护一个马其顿方阵的侧翼。

    当然,王秋他们一穿越过来,就立即给这批骑兵换上了现代制式的马鞍和马镫,但这些骑兵的来历复杂,很难统一指挥。即使有了马镫这种划时代的发明,也未必能够战胜拥有数量优势的罗马骑兵。

    不过,虽然马其顿方阵被否决了。但是给缺乏训练的杂兵使用长矛,确实是比配发刀剑更加合适的选择。为了让新招募的亚历山大港本地士兵尽快形成战斗力,王秋他们在现代世界赶制了三千杆高强度合金长矛,矛头更是大名鼎鼎的三棱刺,据说只要捅出伤口就能让人流血不止而死。确实称得上凶残二字。

    虽然在克莱昂队长这些雇佣兵看来。这些合金战斧和三棱刺的杀伤力已经称得上恐怖。但王秋等人依然觉得这帮杂牌军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