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八、空中城管(2 / 3)  城管无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地喝了一大杯酒,然后惬意地打了个酒嗝,“……嗝儿……真是一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等到我抽了他一顿鞭之后,剩下的人就都老实了。”

    听了阿尔西诺公主如此“杀伐果断”的处置方式。国王的老师泰奥多图斯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

    与拥有跨时空后勤线的克里奥佩特拉女王不同,托勒密十三世法老的军队必须就地征集粮秣。

    而偏偏在最近的这两年里,因为尼罗河的水位低于“死亡之量”。整个埃及都在遭受着严重的饥馑。

    与世界上的其它主要农业区不同,被沙漠包围的埃及极少下雨,所有的灌溉用水都来自于尼罗河,而农业肥料也同样来自于尼罗河埃及的沃土是“尼罗河的馈赠”,每年七月,当天空中升起天狼星的时候,尼罗河水立即准时上涨。淹没两岸大片的土地,三个月后,河水消退。一切重归正常。而且,每次洪水退去,河边的耕地就会沉积上一层厚厚的淤泥,这层淤泥是如此的肥沃。以至于埃及人只要把种胡乱撒到地里。自己随便上去一踩,就可以安心地坐在家里,等着庄稼长好了再去收割就行了,产量也绝对不低。

    但是,古埃及人这种闲安乐的田园生活有一个前提,就是尼罗河泛滥的水位高度必须要适量。

    因此,自古以来,埃及就将尼罗河的水情读数归为三类。第一类是死亡之量。第二类是丰饶之量,第三类是泛滥之量。每一年的数据都与数百万人的生死息息相关正如同一首古埃及诗歌里描绘的那样:“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若是想要让尼罗河的河水浇灌河谷中的田地,河水泛滥时的高度至少要达到十八腕尺(埃及单位,一腕尺约等于半米)以上。若是低于这个读数,就是“死亡之量”那时尼罗河的河水就无法涌进灌溉沟渠,肥沃的河泥也不能沉积在河岸土地上,整个尼罗河沿岸的庄稼就会活活旱死,因此而颗粒无收

    若是水位高度在十八腕尺到二十二腕尺之间,就是“丰裕之量”,这时尼罗河的河水高得足以流进沟渠、浇灌田野,肥沃的淤泥也正好可以沉积在耕地上,这样一来,尼罗河两岸的庄稼或多或少都有些收成。

    但如果河水的深度高过二十二腕尺,那么来势凶猛的洪水就会冲毁河岸,涌进山谷,卷走整座整座的村庄,将已经播种的土壤和庄稼席卷一空,并且久久不能退却,从而耽误一整年的收成。

    千百年来,尼罗河的泛滥规律一直很稳定,罕有出现旱灾或爆发洪水的时候,让埃及成为了“地中海的面包篮”。偏偏自从托勒密十三世和克里奥佩特拉七世登基以来,尼罗河的河水就连续两年都是“死亡之量”,岸边已经浅得几乎无法淹没船桨了。在去年水位最低的时候,更是测量出了自从三千年前埃及祭司设立尼罗水文计以来,突破了一切历史记录的水位最低值河水只有八腕尺深!

    在这种没水浇地、庄稼旱死的情况之下,埃及本地的粮食产量可想而知。

    为了解决粮食危机,托勒密十三世和克里奥佩特拉七世都曾经尝试过从国外买粮。但问题是,这两年正是凯撒和庞培争雄地中海的罗马大内战时期,从西班牙到叙利亚的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全都是战火纷飞、农田荒废、物价暴涨……埃及人不仅拿着钱币也无法在国际市场上买到粮食,而且还得反过来应付罗马人的勒索,捐献出自己本来就不充裕的粮食储备,无偿提供给罗马军队使用。

    因此,在撤退到上埃及之后,托勒密十三世的军队就一直在为粮食供应而发愁。即使他们搜尽了每一座粮仓和庄园,也没法从这片已经连续两年饱受饥馑之苦的土地上榨出多少食物。

    随着在孟菲斯城集结起来的军队逐渐增多,法老陛下的粮库也日渐干涸,只能降低伙食标准,给士兵提供一些掺了很多杂质的粗面饼和口味很糟糕的啤酒这些啤酒都是用快要霉变的陈粮酿制的,得要捏着鼻才能勉强喝下去。士兵们有所怨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对于这种怨言。娇蛮的阿尔西诺公主是完全无视。而理智的泰奥多图斯则是明白其中的危险却又无可奈何毕竟他就算再有本事,也变不出粮食。事实上,这也是托勒密十三世法老不等军队完成整编。就必须对亚历山大港立即发动攻击的一大原因:若是再这么拖延下去,三万多人的饭食就要供不上了!

    总之,在一片略带紧张和压抑的气氛之中,两位王室姐弟在泰奥多图斯的陪伴下用完了晚餐。

    随后,阿尔西诺公主哼着小调去浴室泡花瓣澡,而托勒密十三世法老则是一脸忧郁地举着酒杯,对他的老师低声说道:“……老师。我想跟你说一件事情,但是请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昨晚做了一个梦,一个可怕的噩梦。我梦见战鼓擂动的轰鸣在街道之间奏响。剑刃撞击的脆响在天空之中回荡,埃及的王旗在烈火之中折断,将死的战士发出凄凉的怒吼……请问,这是不是意味着什么凶兆?”

    望着少年国王充满忧虑和迷茫的眼神。泰奥多图斯低头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地开了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