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发展瓶颈(上)(2 / 3)  城管无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女王那边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公元前47年的夏天。罗马共和国的内战依然打得如火如荼,各路兵马群雄逐鹿。在凯撒和庞培被我们干掉之后。这场战争似乎打得jiliè了!

    直接交战的两大阵营之中,元老院共和派以北非行省,也就是现代的突尼斯为大本营。在亚得里亚海北方的克罗地亚和东方的叙利亚还有一些残余势力;凯撒的旧部比较稳固地控制着高卢、意大利和希腊,至于原本已经被凯撒征服的西班牙,则又一次爆发内乱,各路兵马在那边打成了一锅粥,暂时可以视。

    从表面上看,凯撒虽然死了,但他的旧部依然拥有绝对优势的综合实力。控制着整个罗马最精华的核心版图:意大利和希腊。而共和派只有北非的一小块地盘,外加两块根本法指望的飞地克罗地亚的那支共和派舰队孤悬敌后,又缺乏陆战兵力。就像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琼崖支队‘红色娘子军’一样,被隔绝于主战场之外,光是维持自己的生存就已经很不容易,很难对战略局势产生多少影响。

    至于叙利亚行省的共和派军队……就是不久前被我们打跑的那伙罗马强盗的残部。由原本刺杀凯撒的那个马可斯.布鲁图斯指挥。总兵力大概只剩几千人,却正要面对本都国王法尔纳西斯的大举进攻,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就要覆灭,不用说分出兵力去支援北非的共和派领袖小加图了除非他放弃行省逃走。”

    “……这么看来,虽然我们改变历史轰杀了凯撒,但腐朽的罗马共和国还是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

    马彤先是看了一圈用蓝色标注的凯撒党人占领区,又看了看用红色标注的共和派控制区,发现前者在地图上的面积是后者的好几倍。而代表军团的士兵棋子,也是前者拥有的多。于是便如此嘀咕说。

    “……表面上看起来,由于之前历次胜利打下的根基,在凯撒死后,他的余党似乎仍然赢面很大。”

    王秋故作深成地点点头又摇摇头,“……但问题是,共和派在北非还有一个领导核心,而凯撒的旧部在凯撒死后就完全散了架盘踞罗马的安东尼,手里掌握着十个军团;坐镇南意大利的瓦提尼乌斯和正在西班牙平乱的雷必达,分别拥有三个军团;败逃到希腊的伽比尼乌斯,还剩下两个军团;留守高卢大本营的几位将领,手里也都有一些部队,并且全都是谁也不服谁,就跟袁世凯死了之后的北洋军阀差不多。

    所以,军事实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元老院共和派,目前反倒是有能力主动进攻的一方。根据克里奥佩特拉女王在亚历山大港收集到的消息,小加图已经在4月份率领三个军团从迦太基挥师北上,登陆并占领了西西里岛,与瓦提尼乌斯部署在南意大利的三个军团隔着海峡遥遥对峙。另一支共和派军队则向西班牙发动反击,准备利用那边的乱局招降纳叛,将凯撒任命的西班牙总督雷必达驱逐到比利牛斯山脉的北面去。”

    “……罗马共和派的战略明显有些托大啊!他们在北非总共也只有六个军团,还不到凯撒余党兵力的三分之一,却居然要放弃地利,主动出击!西班牙战场那边暂且不论,在意大利战场,小加图就是在用三个军团对付凯撒余党的十三个军团!这家伙在历史上只是个政治家和道德家,对打仗应该不太擅长吧!”

    杨教授推了一下眼镜,指着地图上的意大利战区说道,“……根据现有的这些情报判断,我对于罗马共和派军事集团的前景不是很看好。当然,内战和外战不一样,很多时候不能只看兵力对比,还有各种幕后交易和阴谋叛卖,所以这场战争的未来究竟会怎样发展,我也不敢轻易下定论……”

    “……共和派和凯撒党人在罗马内战之中究竟谁胜谁负,对克里奥佩特拉女王统治的埃及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事实上,如果共和派赢了,可能对我们反倒不利。因为这意味着罗马共和国暂时稳定下来,说不定舔一舔伤口就要再来找埃及的麻烦毕竟我们后来又干掉了小庞培,打得布鲁图斯抱头鼠窜。而凯撒的旧部在得胜之后,他们内部恐怕还要再彼此混战一场,决出谁是老大……等到这没完没了的战火最终熄灭之后。罗马的霸业恐怕也就崩塌得差不多了。”王秋如此评价说。

    “……那么,这场罗马人之间的自相残杀,对我们的跨时空贸易又有什么影响呢?”马彤插嘴说。

    “……这场罗马内战对于跨时空贸易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由于整个环地中海世界的财富,都在被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殆尽,即使是富人也不敢过分享乐,别提还有很多曾经繁华昌盛的名城商埠,都在战火中被摧毁了,而这原本都是我们可以倾销丝绸、棉布、玻璃器、瓷器和香料的绝佳市场……”

    王秋唉声叹气地答道,“……最最要命的是。由于大量商船被强制征收为军用,还有许多溃败的正规海军变成了海盗,以及各个敌对港口之间的互相封锁。整个地中海文明圈的贸易往来正在日趋萎缩,每个月进入埃及的商船寥寥可数。而且,即使是来到了埃及的商人,大多也只想购买粮食和便宜布匹。不太愿意大量购置奢侈品。导致面对我们开放的奢侈品市场非常狭小,只要稍微投放一些货物进去,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