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三、危机的发端 下(2 / 3)  城管无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得略微消停,但思想倾向进步的《申报》大亨史量才又跳了出来,先是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国民党政府的诸多政治和军事举措,把那些自视甚高的党国精英骂的狗血淋头。之后更是顶风发行副刊《自由谈》,刊登鲁迅等著名左翼作家的文章。使《自由谈》成为反对蒋介石“文化围剿”的重要阵地,让蒋介石一时间气得额头上青筋乱跳。

    说起来,这位敢于凭着一份报纸跟政府叫板的史量才老板。也是民国时代的一位奇人。

    ——史量才,名家修,江苏南京人,著名报业大亨。二十世纪世纪初中国最出色的报业经营者,从1912年就开始任《申报》总经理,从业之初就发誓“不为权力所吓倒,不为金钱所打动”。曾经以智斗袁世凯,抵制袁氏恢复帝制而闻名。作为上海的报业大王,史量才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此外。他还常对报社的工作人员强调:“……报纸是民众的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

    因此,他主办的《申报》从北洋政府时代开始,就以关注社会热点,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而声誉雀起,被英国人誉为是中国的《泰晤士报》。在当时。《申报》乃是全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舆论威力非同小可。往往刊登一篇“雄文”,就能引发举国轰动。

    为了解决《申报》的舆论攻击,国民党当局先是试图用官帽子利诱,对史量才许以中山文化教育馆常务理事、上海临时参议会会长等职,但均无效果。于是又改用威逼,导致《申报》被蒋介石手令禁止邮递,停刊达35天之久,但史量才依旧拒绝屈服,反倒是蒋介石被各方压力逼迫得收回手令,允许《申报》复刊。

    随后,蒋介石让杜月笙陪同史量才老板到南京进行了一次会面,双方正式摊牌——为了从《申报》手中夺取社会话语权,蒋介石傲慢地沉下脸来直露底色:“不要把我惹火,我手下有一百万兵。”胆大包天的史量才却丝毫不怕与政府叫板,冷冷地回答:“对不起,我手下也有一百万读者!”至此,蒋介石已经下定决心要去除此人,只是碍于前方战事紧急,为了防止后方发生变乱,一时尚未动手而已。

    但到了如今,“剿匪”前线进展顺利,“赤匪巢窟”瑞金已是指日可下,志得意满的蒋委员长自认为有了闲暇,终于可以腾出手来,狠狠料理一番背后这些蹦跶得正欢的小臭虫了。

    为此,蒋委员长在这个夜晚秘密召见了他的心腹爱将,复兴社(即蓝衣社)的特务处长,戴笠。

    ———————————

    “……委员长,您深夜叫我过来,是否有什么急事?”

    戴笠一进门,便开口问道。虽然他的脸上略微有些风尘仆仆,但仪容服饰依然打理得一丝不苟。

    此时,蒋介石正背着手站在窗前,若有所思地仰望着漆黑的夜空。听到戴笠说话,他才慢慢转回身,但却没有急着开口,而是慢慢地打量着这个后辈新锐,并且满意地看到对方的外观仪表全都颇为得体。

    审视了片刻之后,蒋介石抬手将一份几天前的《申报》递到戴笠的手里,上面满是各种反对内战,痛批政府,倡导抗日的评论文章,然后幽幽地说道,“……就在我党国将士鏖战赤匪的时候,上海那边像这样攻击政府的言论,可是颇为不少啊!看来是我过分专注于前线战场,却对文化战线有些太过于放纵了!”

    “……报告委座!此辈文人屡教不改、冥顽不灵,不知政府之苦衷,且多半思想恶化(赤化),居心叵测,故而我等对其小惩大诫已是无用,非得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不可!”戴笠急忙附和着如此回答说。

    “……是啊!这帮文人如何能知道,外寇不足为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我们要以专心一致剿匪,要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计,为革命立根深蒂固之基础,皆不能不消灭这个心腹之患,如果在这个时候只是好高骛远,奢言抗日,而不实事求是,除灭匪患,那就是投机取巧……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

    似乎是突然起了谈兴,又像是想要发泄这段时间在心中压抑的憋屈,蒋介石对戴笠唠唠叨叨了很久之后,才转入了正题:“……现在,你在上海那边布置的情况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对史量才动手?”

    “……报告委座,属下已经安排好暗杀小组,准备在其离开上海的时候。于乡下郊外动手,以避免出现意外干扰,并且减小社会影响……”戴笠答道。“……当然,如果委座希望尽快行事的话……”

    “……不必了,一切以稳妥为上,尽量做得体面点!”蒋介石摆了摆手。表示不必太急。“……唉,在上海这地方,做什么都要顾忌国际影响,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在乡下动手更加妥当。就容他多活几日好了。当然,待到目标一死,就安排我们的人手改组《申报》,绝对不能再让舆论总是跟政府唱反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