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九、我们红军有钞票!(2 / 4)  城管无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据地该怎么建立呢?这种筚路蓝缕的事情,咱们似乎都没有经验啊!”

    “……这个好办!关于如何团结与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我党有着无数的成熟范例可以遵循……我这里就刚好看到一段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川北革命根据地的官方史料……现在我就给大家念一念……”

    杨教授在八仙桌边沿磕了磕烟灰。将手中的泛黄旧书翻到某一页,然后朗声念诵起来:

    “……红军新来乍到,要立脚生根。关键在于发动群众。红四方面军决定,抓紧时机,深入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数千名干部、战士组成的无数工作组,不顾连续艰苦转战的疲劳,深入老百姓家里,帮助他们挑水、劈柴。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很快就打破了外地人同本地人、军人同老百姓之间的界限。

    红军各部队组成的工作组,分片包干。分兵发动群众,很快就建立起了各级红sè政权和群众组织——赤卫队、儿童团、宣传队、俱乐部、洗衣队、缝纫队、运输队、代耕队、耕牛农具合作社等,如雨后chun笋般地建立起来,从县城到乡村。结成了一张纵横交织的巨网。把大多数的贫苦农民团结和组织到了一起。依靠这些组织,红军的粮食、兵员、服装、运输等问题,都较好地得到解决,少数地主武装的叛乱活动,也及时被粉碎……”

    “……呃……杨教授,你的意思是……让我们跟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学习,也去帮老百姓挑水、劈柴?这个……恐怕有些难办!”王秋同学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吞吞吐吐地说。“……首先,咱们这支队伍的成分。您也是晓得的,基本上都是觉悟很低的雇佣军,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实在是没几个;其次,我们麾下虽然有两千多名士兵,可是会说汉语的只有不到五十个人,而真正的中国人更是连三十个都不到。

    更要命的是,即使是穿越者里面的中国人,也不见得有多少人会说浙西方言——这年头的中国可没有推广普通话,之前在上海我就看到过一个福建买办和一个江苏买办彼此无法沟通,最后居然只能用英文交流……放到咱们身上,若是连语言都无法交流,又该如何发动群众?如何建立上述组织?”

    “……是啊,在绝大部分的穿越者眼里,这场革命战争就是打怪升级,而不是社区义务劳动……”马彤学姐也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他们来这个时空是为了找刺激和赚大钱,可没有来学雷锋的觉悟!”

    “……呃,让一帮连汉语都不会说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学雷锋当义工,确实是有些太勉强了……”杨教授沉默了片刻,这才脸sè不豫地点了点头,“……既然徐向前同志在四川的经验不太好用,那么参考一下粟裕将军在几年后建立浙西南根据地的经验如何?这个在地理空间上可是要近得多了……”

    他将手中的党史研究书籍翻过几页,又开口念道:“……浙西南地区是个贫瘠山区,在地主豪绅阶级残酷盘剥下,群众生活极其困苦,加之连年灾荒,旱灾过后复水灾,农村经济濒于破产。广大贫苦农民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面对这幅惨景,同志们提出了“打土豪,开仓济贫,帮助群众战胜夏荒”的行动口号。这个口号反映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迫切要求,博得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坚决支持。

    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军如鱼得水,很快就打开了局面……部队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首先将国民党的区、乡土杂牌武装给消灭掉。那些基层官吏和土豪劣绅,顿时闻风丧胆,四处逃散。逃散不及而被红军捕获的,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于罪恶多、民愤大的,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坚决镇压,并没收他们的财产分配给贫苦群众,大快人心。对于那些罪恶较轻、民怨不深的官吏和一般乡绅,则加以jing告或教育争取。这样“刚柔并济”,恩威兼施,使反动的区、乡政权,顷刻瓦解,农村的封建势力遭到严重的打击。

    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群众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积极投入革命斗争。我军政工干部趁机因势利导,将发动起来的群众组织起来,建立农民协会和赤卫队,以及青年、妇女等革命群众组织。他们在我党的领导下,采取革命措施,建立农村革命秩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红sè游击根据地的雏形。这道发自仙霞岭的革命霞光,映得浙西南大地一片火红……”

    “……惩戒劣绅。打土豪,分田地?这个主意倒是比学雷锋要强一些……肯定有人乐意当法官……”

    对于这种比较激烈的革命场面,王秋倒是稍微有些兴趣。但依然没忘记实施该项策略的最大难点,“……可是,我们对本地民情并不了解,本县劣绅有多少罪孽,到底该打倒谁,我们眼下都一无所知……如果胡乱打倒了某个名望的好人,那么反倒会激起sāo乱。所以如果要做这事儿。就需要本时空党组织的密切配合……诶?胡总政委呢?怎么从一大早就不见他的人影?”他左顾右盼地发问说。

    “……胡总政委正忙着开小会排查叛徒呢!”马彤学姐答道,“……不找出叛徒,咱们如何能够安心?”

    “……潜伏在昌化县地下党之中的叛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