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打飞机(2 / 3)  城管无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王秋等人赶到昌化,并且被当地保安团和警察围攻的时候,皖南浙北地区已是重兵云集——为了京畿重地的安全,蒋介石一口气调集了战场附近所有能抽调的部队,包括国民党浙江保安纵队、补充第1旅、第9师、第4师、第78师468团,外加一些连番号都没有的杂牌武装,由浙江保安处长俞济时担任最高指挥官,加紧堵截追剿仅有一万人的红十军团,以确保省城杭州的安全。

    然而,国民党参与围剿的兵力虽多,战斗力却十分堪忧——蒋介石嫡系的精兵强将,总共也就五十万左右。如今不是在湘江战场狙击中央红军,就是在中央苏区“清剿残匪”,还有一部分要放在首都担任戍卫部队,不能轻动。在作为大后方的江浙地区,守备兵力十分空虚……所以,俞济时麾下虽然有合计二十个团,“号称”二十万人。但至少有一半的兵额被吃了空饷,那些保安团也普遍是几个人才能当一个人用。

    不过,在这些以废柴豆腐渣为主的围剿部队之中,也有那么几根硬骨头——比如补充1旅王耀武部。

    “……最新的情报已经打探出来了!粟裕和寻淮洲率领的红19师,一直在沿着浙皖两省的边界线走钢丝,如今刚刚从皖南方向踏进昌化县边缘。但追剿他们的国民党军队。倒是先一步抵达了昌化县的腹地。”

    在仔细监听了红军与国民党军的无线电报,并且结合本地探子收集到的传闻流言之后,王秋一边用棍子在作战地图上比比划划,一边如此总结说,“……其中对我们威胁最大的,要数补充第1旅王耀武部。”

    “……补充第1旅?好逊的名字,听着就像是杂牌部队的模样……”马彤小声嘀咕说。

    “……这你可就猜错了。王耀武的补充第1旅虽然挂着个‘补充’的头衔。其实并不属于二流杂牌军,它是在1933年冬由国民党中央保安编练处的3个补充团改编。统一装备进口的德**械,官兵的素质也高,军官多是军校毕业,士兵多是北方人,战斗力并不弱。呃,这支部队在未来还会有一个更出名的番号——整编74师!就是孟良崮战役之中,被张灵甫打到全灭的那支部队……”王秋放下小木棍。起身解释说。

    “……呃,就是那个‘打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哦,我想起来了……”

    马彤这才恍然大悟,“……大名鼎鼎的国民党五大王牌师之一啊!可指挥官为啥不是张灵甫?”

    “……咳咳,张灵甫的辈分太低,现在还没有被提拔起来。眼下指挥这支部队的人。是张灵甫的老上司王耀武——顺便说一句,在孟良崮战役的时候,王耀武也依然是张灵甫的上司……”

    杨教授干咳了几声,凑过来解释说。“……你也不要小看这个王耀武啊!当年南下堵截南昌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就有他;第四次‘围剿‘中,他还曾经坚守战略要地宜黄24天未被红军攻破,被蒋介石誉为奇迹。”

    “……总之,这个德械旅就在我们的南面,昌化溪下游不到三十公里之外。而红十军团则在西边的山区深处——眼下最大的问题是,虽然距离不远,但消息闭塞的红军未必能探听到我们占据昌化的消息,而国民党军队倒是很有可能先来一步……呃,不对,恐怕不是很有可能,而是已经来了……”

    听着远处天际传来的飞机引擎声,王秋从窗口抬头出去仰望了一眼,然后苦笑着说道。

    与此同时,刚刚从宿醉中醒来的索尼娅同志,也一边打着酒嗝,一边发出了进行防空作战的命令……

    —————————————————————————

    万里无云的晴朗天空下,一架使用木结构框架和帆布蒙皮,在的机翼上绘制着国民党青天白日徽章的双翼侦察机,从中央航空学校所属的杭州笕桥机场起飞,先是沿着富春江向西飞了一段,然后在富春江与昌化溪的交汇口转向,晃悠悠地沿着昌化溪,从东南方朝着上游的昌化县城飞来。

    ——这个年代的飞机可没有装备gps导航系统,而国民党使用的老式双翼侦察机上,干脆连无线电都没有,所以在飞行的时候,全靠驾驶员的肉眼观察来确定自身位置和地形路线,遇到雨雾天气很容易迷航……因此,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他们都习惯于沿着河流、铁路和海岸线飞行,以防在天上“迷路”。

    幸好,今天的天气很是不错,视野良好,风势微弱,很适合这种速度慢、抗风能力较差的老式双翼机升空飞行。飞机上的两位国民党飞官(飞行军官)全都表情轻松。甚至还哼起了小调。

    虽然他们驾驶的“可赛”式飞机,如今已经算是不折不扣的落后产品,但对于国民党来说已经够用了。

    ——“可塞”式双坐侦察/轻轰炸机,由美国线斯?沃特飞机公司生产并出口,代号v-65、v-92,双翼双座,乘员2人:驾驶员和侦察、轰炸员。机长8.68米,翼长10.5米,机高3.29米,空重1377公斤,总重2170公斤,最高速度237公里/小时。升限6250米,航程960公里,在左右下机翼中段分别装有7.62毫米固定机枪一架和照相机一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