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一、非我剿匪不卖力 上(2 / 3)  城管无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和装甲汽车,在不通公路的山地里,就全都成了拖累行军的累赘:装甲汽车从一开始就扔在了旧驻地,而平射炮和山炮则不得不被拆解开来,由驮马、骡子和苦力们一路拖着上山,当真是辛苦无比。

    光是进山就已经如此麻烦。而追击红军的日子则更是苦不堪言——由于要避开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和设防关卡,粟裕和寻淮洲的红十九师总是喜欢专拣那些偏僻的小路行军,结果连累得王耀武少将的补充第1旅。也不得不跟着红军的脚步,在浙西皖南的崎岖山地里翻山越岭、晓行夜宿,沿着几百年来山民们踩出的小道蹒跚而行。他们跟红军一前一后,整日里餐风露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某些崎岖的地段,甚至不得不用肩膀把辎重车和炮车扛着走。很多人都累得脱了形……没办法,装备实在是太沉重了!

    而装备简陋、轻装上阵的工农红军,却在这种比赛铁脚板的山区游击战之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机动性。时不时给追击部队来一阵冷枪,或者设下一个陷阱……搞得补充第1旅苦不堪言,但也只能咬牙硬撑。

    比跋山涉水更加可怕的问题,还有在荒山野岭之中找不到路——按照那些武侠的套路。在中华大地的深山老林之中。似乎到处都有几个诸如道观寺庙之类可以问路和歇脚的地方。可是在真实的“浙南剿匪作战”之中,王耀武少将却经常是一脸在山里转悠两三天,都找不到一座人工建筑物,而手里的地图也是错误百出,弄得整支部队茫然无措……亏得后来有浙江保安纵队的地头蛇带路,这才不至于跟丢了红军。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追逐战之后,王耀武少将和他的补充第1旅好不容易在浙西山区追上了红十九师的尾巴,正摩拳擦掌地要冲上去大战一场的时候。却被一纸调令弄到了昌化去平息民变……如此一来,之前的辛苦和牺牲似乎都统统成了白费。也难怪补充第1旅的国民党军官们会对此感到怨气冲天、牢骚满腹。

    事实上,作为一旅之长的王耀武少将,绝对只会比他的部下们更有怨气,可问题是……

    “……虽然很不甘心,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上峰也是担心昌化的暴民会跟粟裕的赤匪合流,从而糜烂浙北地方……”王耀武对一众部下无奈地说道,“……而且,这可是浙江省保安处长俞济时的命令啊!”

    ————————

    说起来,这位担任追剿部队总司令的浙江省保安处长俞济时,到底又是何许人也?

    为何竟然能以一介“民兵总长”的尴尬身份,大模大样地对黄埔嫡系的党国正规军发号施令?

    呃,这真相能吓你一跳!他不仅是黄埔一期生,还是老蒋的亲外甥!嫡系中的嫡系,亲信中的亲信!

    ——在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之后,俞济时就担任蒋介石侍卫。在蒋介石身边的日子里,俞济时先后任蒋介石警卫部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1932年1月,俞济时任第八十八师师长,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在庙行镇重创日军。此役,他腹部受重伤,肚肠穿孔,后经德国租界医院治愈……因为跟蒋介石的这层特殊关系,又有战功傍身,俞济时在军界素来以为人骄横跋扈,目空一切而著称,性子又尖酸刻薄,只记仇不记恩,举国上下结仇无数,但看在老蒋的面子上,别人也只能让他三分。

    在1933年,他被任命为浙江省保安处长时,因一项整编各县保卫团的计划不为浙江省主席鲁涤平所理睬,而此项计划又是他上任前蒋介石面谕的,而他此前就已经将自己整编各县保安团的计划原件径自呈送“南昌行营”蒋介石审核,蒋亲批“准予试办”。所以,他获旨后,在省府办公会上,朝曾对此计划的实施从中作梗的鲁涤平的亲信杨绵仲破口大骂:“……整编保安团,乃委员长特交事项,所拟的计划,系秉承蒋委员长的旨意,你算什么东西,胆敢从中阻挠!”说罢还嫌不解气,竟挥拳朝杨绵仲打去!

    浙江省主席鲁涤平曾是民国时代军界颇有影响的老牌军阀,面对这一情况,竟也无可奈何,只好依照他的计划去办。对亲信杨绵仲也只能私下安慰,说:“……我当将军领兵打仗时,这小子尚还在襁褓中,如今仗着蒋的势力。什么人也不在他的眼里,你就忍一忍吧,何必与他争一日之长短……”

    可以说。俞济时此时名为浙江省保安处长,实际上却是浙江省的太上皇,当时人们一说起俞济时的名字,颇有些谈虎色变的感慨。各地军政要员谁也不敢惹俞济时这个蒋家太保,这使他一时更加骄狂。

    而王耀武身为区区一介少将旅长,自然没胆量非议俞济时这个“浙江省太上皇”的“英明决断”,只得放弃了自己前方快要被抓住尾巴的红二十师。掉过头来协助浙江省的废物保安团,来镇压昌化的“赤匪暴乱”……说起来,这也是王耀武自己作的孽——如果他昨天在遇到那个嘴里胡诌什么“苏联铁甲车部队攻破昌化”的地方官员之时。直接就把这个疑似精神病人的家伙给轰走了事,而不是用无线电台向省里上报此事的话,那么俞济时处长恐怕也不会想到要抓他的差,让补充第1旅掉头去昌化镇上平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