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十六、姑苏古城一夜破 上(2 / 3)  城管无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登陆地点……当然,若是中途发动机熄火掉队,或者转弯太快翻了船,还有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导致两船相撞等等,那可就没办法了——结果还真有几个特别倒霉的班,稀里糊涂地漂到了西洞庭山岛,变成了一支“红色湖匪”……

    总而言之。在夹浦港进行了一天的操演和训练之后,红军船队就于12月22日黎明时分起锚出航了。

    ※※※※※※※※※※※※※※※※※※※※※※

    虽然红十军团这次“渡湖作战”组织得不是很完美,但在战术上确实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就在红军船团已经驶过了超过一半的航程。前方隐约可见苏州辖区内的大贡山和小贡山岛的时候,国民党南京中央广播电台的女播音员,还在用她缓慢妖媚的嗓音,努力为首都南京的官绅市民鼓劲打气。

    “……沙沙……中央广播电台,各位听众……据中央通讯社消息,赤匪第十军团方志敏部翻越天目山后,于前日强攻湖州不克。被我国府之忠勇将士包围于浙北平原,猛力夹击,匪尸遍野。血肉模糊……计是役毙匪在四千以上。俘获尚在清查中。据俘匪供称,方志敏部匪首被炸死者甚多,有一位大头目于湖州城下中炮毙命,死时匪部全军皆大哭。其尸首用红绫缠裹扛抬。尚未掩埋,疑为匪首方志敏本人……

    又据当地人士透露,赤匪悍将寻淮洲身负重伤,危在旦夕;赤匪军团长刘畴西在雨夜逃逸时摔下河沟,当场毙命……因攻打湖州受阻,党国各路援军即将汇集,匪军为免被困,不得已转向西窜。欲犯江苏地界。我二十一旅奉命自国都南下剿匪,于长兴县予敌正面痛击。击毙叛匪上万之后,从容转进溧阳布防……

    ……行政院汪院长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方志敏部赤匪虽貌似猖獗,其实已是强弩之末,盼望京畿百姓勿要受到惊扰。蒋委员长于南昌行营发布电文,曰各路援军已从江西、湖南陆续往南京调集,国府将士有信心保卫首都平安……蓝衣社于南京街头组织募捐,声称将用于修筑京郊工事,号召全体市民为保卫首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南京警备司令部宣布首都戒严,敬告各位市民勿要在晚上出门,触犯夜禁……”

    “……呵呵,有趣!真是有趣啊!在我们那个时代,很多人都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只报喜不报忧,过于浮夸……真该让他们听一听国民党的新闻联播,这简直是在编写战争幻想了!”

    听着收音机里内容荒诞至极的南京中央广播电台新闻快讯,王秋同学忍不住“嘿嘿”地笑了起来。

    “……习惯就好,国民党的报纸和广播就是这个调调,十句话里面起码有五句话是假的。”

    刚刚被国民党宣称“摔下河沟,当场毙命”的刘畴西军团长打了个哈欠,不以为然地说道,“……如何从假话、套话和空话里面推敲出真实内容,是我们和敌方指挥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否则很可能就是被人活活坑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现在已经快要抵达对岸了吧!靠岸位置还算正确吗?”

    “……我们船队的航路在大体上还是正确的,只要接下来的登陆作战不出什么问题就好。”

    王秋挑了挑眉毛,如此答道,并且在《太湖水域地图》的东北角落,铁路线距离湖岸最近的地方用拳头重重地砸了一下,“……在登陆之后,我们一定要尽快控制苏州辖区最北端的望亭镇,在这里埋设炸药破坏京沪铁路(指南京到上海的铁路,不是未来的北京到上海),阻止南京方向的敌人利用铁路赶来救援。同时组建冲锋舟突击队,沿着大运河南下,直插到苏州城内,彻底打乱国民党反动派的防御体系……”

    ——在红十军团登船出发之前,众人就对渡过太湖之后的地点进行了讨论,并且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虽然苏州敌军的驻防兵力极为单薄,但由于之前红军在湖州地区的佯动,苏州的国民党当局可能会集结起仅有的一点武装力量,在苏州以南,湖州以北的交通要道上设置工事和防线,跟红军的进攻制造麻烦。而且,只要连接苏州和南京的铁路没有被切断,南京方面就能在八个小时之内派遣军队乘火车赶往苏州救急。

    因此,在登陆地点的选择上,红军索性反其道而行之,从苏州北面的望亭镇登陆。一上岸就捣毁连接苏州和南京的铁路线和电报线(距离湖岸只有大约两公里)。然后,一边让大部队在望亭镇依次登陆集结,一边组织大约一千人的精锐突击队。乘坐冲锋舟从太湖闯进跟铁路线平行的京杭大运河,以最快速度走水路直扑苏州市区,抢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就狠狠地捅进苏州国民党当局的心窝里!

    ——从登陆开始,为了不给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势力任何准备的机会,红十军团必须跟时间赛跑。

    在这支精锐突击队的指挥官人选上,穿越者们原本最中意的对象是无畏猛将寻淮洲同志。但这一次。粟裕却坚持要求自己来带队,理由是寻淮洲的红十九师已经当了很长时间的开路先锋,而他的红二十师却还没在江浙打出什么名堂——粟裕目前的职位。是红十军团参谋长兼红二十师的师长,但经常因为参谋长的工作,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