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九十四、招兵买马和造谣唬人 上(2 / 3)  城管无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两岸,继而向工厂周围的空隙地及铁路两旁蔓延,最后发展到了遍布全市,对市区形成了一道密密麻麻的包围圈。按照面积计算,当时花园住宅(洋人的专利),西式公寓,新式石库门房子的总面积,占了全上海住宅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可却只住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上海人!而剩下90%以上的上海人,是住在简陋的旧式里弄和棚户里!也就是所谓的贫民窟!

    理所当然的,这些贫民窟普遍环境很差。又没有自来水和防火通道等市政设施,周围工厂还要排放大量污水,形成许多淤塞的臭水沟,故而臭气扑鼻,蚊蝇、跳蚤成群。传播瘟疫,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平米,上百家人共用一个自来水龙头——那年头的上海曾经有一首民谣如此唱道:“……棚户区,陷人坑,天下雨,积水深。脚下踩,陷半身……”尤其是在虹镇老街的棚户区内,甚至还堆放过大量的简陋棺柩,腐朽的尸骨满街到处可见。因为死人与活人同处,故而得名“阴阳街”。

    ——在那片纸醉金迷、繁华绮丽、宛如天堂的十里洋场之外,就是这样一片苦难深重的黑暗世界。

    在这个上百万劳苦大众聚居的黑暗世界上空。似乎总是笼罩着一层灰蒙蒙的烟尘。

    每天早晨,东方的天际刚刚有了一点亮色,周围的空气依然寒气袭人的时候,远方工厂的汽笛就会颤抖着发出粗暴的吼叫。在汽笛声的催促之下,居住在这些简陋棚户里的工人们,纷纷好像受了惊吓的蟑螂一样慌忙从家里跑出来。尽管他们依然睡眠不足,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疲劳的筋骨还没有得到恢复,但还是哭丧着脸。踩在年久失修的泥泞街道上,迎着嘈杂而沉闷的机器轰鸣和蒸汽泄漏的嘶叫声,朝着砖石构造的高大厂房走过去。等到傍晚散工的时候,他们才会像被工厂抛弃的废炉渣一样,从鸟笼一样的厂房里涌出来,衣服熏得乌黑,脸上也黑乎乎的,全身散发着难闻刺鼻的机油气味。

    一天的时光就这样在血汗工厂的艰苦劳役中流逝;机器和资本家就这样从工人们的筋骨中榨干了他们的健康和精力。单调的生活既枯燥又无味,疲惫的工人们也很少有精力去转动脑筋。仅有的消遣就是喝酒和骂娘,让迟钝的头脑变得愈发麻木。回到家里同妻子吵架时,也常常动手打人,从来不吝惜拳脚。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时间就像一条浑浊的河流缓缓地流向远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谁也没有想过要改变这种生活,只要还能勉强熬得下去……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大萧条的降临,就连这样的生活也逐渐成了奢望——越来越多的厂子倒闭破产,成千上万的工人茫然地失去了饭碗,最多的时候竟然有六十万到八十万人失业,在任何一片棚户区的街道上,每天都能收拾出十几具自杀的尸体……

    ——没有工作、没有食物、没有救济,没有希望,甚至还要被黑帮勒索和逼债……而苏北、山东、湖广乃至于东北的难民,还在源源不断地往上海涌来,跟原有的住户争抢越来越少的工作和报酬。所有人都觉得日子实在难过,但在白色恐怖的镇压之下,又无力改变,只能挨过一天算一天,凑活着苟延残喘。

    不过,自从红军打进上海之后,闸北等地的破烂棚户区,终于有了一些不知是好是坏的新改变。

    ——哪里有穷人,哪里就有红军需要的兵源。

    最先出现在棚户区居民眼里的,是那铺天盖地而来的“基洛夫飞艇”,伴随着摄人心魂的《苏维埃进行曲》,从远方徐徐压来——这既让一些有见识的年轻人欢呼雀跃,但也让更多的平凡人感到心惊胆战。

    接着来到棚户区的,是红军的宣传班,这些人走到哪儿总是带着一桶油漆,凡是能写字的地方,显眼的地方,他们都会写上大标语,红的、白的、蓝的,一个个硕大的方块字格外醒目。

    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和发动群众,红军标语的内容一般是“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废除高利借贷!”,“救济失业劳工和苦难人民!”,“加薪加膳,改善工人、士兵和职员生活!”,“无论大小商人在遵守苏维埃法令下得自由营业,保护中小商人利益!”,“反对奸商怠业闭市,高抬物价!”之类。

    如果是在更加远离城市的农业区,则主要会写“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卖国贼!打倒帝国主义!”“苏维埃是中国的希望!”“不交租,不还债!”等更符合农民利益的内容,有时还散发一些相当精美的传单。

    当然,任何宣传方式都面临着如何吸引民众注意力的问题。不是站在大街上吹拉弹唱。老百姓就会买账坐下来听的,而是需要红军搞多种多样的其他方式,把他们吸引过来,才能真正地有效。

    所以,就跟美国人日后搞颜色革命的时候一样。红军在上海棚户区也采用了免费请穷人吃饭的办法——具体来说,就是找个空地架上大锅,然后把穿越者送来的肉罐头、本地搜集的蔬菜、咸菜和精白大米统统丢进去,煮成一大锅很有油水的乱炖杂烩粥,请老百姓自带碗筷来吃。

    虽然上海的穷人要比江西山区那边富裕一些,但由于长期失业的关系。吃不上饱饭的群众也还是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