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日本帝国的决断 上(2 / 3)  城管无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交迫、生活困苦。

    于是,随着中日战事的暂时平息,一度被战争和胜利掩盖的日本国内矛盾再次发酵激化。尤其是在陆军里面,绝多数士兵、士官和下层军官基本上都出身农村,对于农村的惨状有切肤之痛。因为家庭的困境,已经几乎快要失控。很多年轻军官开始秘密结社,公然宣讲着敌视财阀和官僚的极端思想,掀起了打倒国内财阀和政客的“昭和维新”运动——他们十分“天真”地认为,只要把重臣,财界要人全都杀了,由天皇来“亲政”。一切就好变好。实际上是以此为名目,组织一个独揽大权的军政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幕末动乱时期横行于京都的“天诛”、“人斩”和“维新志士”,这回改换舞台出现在了东京。警视厅多次破获各类准备暗杀内阁元老重臣的恐怖组织,但却迫于不可思议的舆论压力和恐怖组织的后台老板,根本不敢认真审理,只能以“阴谋的参与者均是出于爱国动机”为由将犯人草草释放。

    面对这样一副变生腑腋、祸起萧墙的糟糕局面。日本帝国的统治阶层自然是忧虑万分,早就想要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以此来夺取更多战争红利,并且趁机转移内部矛盾……至于搞国内改革,由顶层统治阶级让出部分既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的“自残”做法。则从一开始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然而,虽然日本期盼战争已久,怎奈之前鲸吞东北三省,又在上海悍然挑起战火的霸道做法,就已经遭到了美英等国的一致敌视,如果要进一步扩大侵略的话,谁也不知道会造成怎样的国际影响。弄不好就会招致多国联手围攻——读过后世历史书的人,当然知道困于大萧条的美英等国,在法西斯侵略面前只会采取绥靖政策,牺牲弱国利益养虎为患,但此时的日本政治家,却并不知道美英等国究竟会做到哪一步。

    ——毕竟,在当年甲午战争之后,就有过“三国干涉还辽”的先例。而在“一二八”事变之际。英法美三国也是大规模增兵上海,摆出了不惜跟日本一战的架势,让日本方面在决策之前不能不犹豫再三。

    没办法,任何一只徒有其表的纸老虎,在被人动手捅穿真面目之前,看起来都还是挺唬人的。

    所以,一边是濒临爆炸的国内矛盾。一边是美英列强的严词警告,日本的统治者顿时在对华侵略问题上深感左右为难……至于“支那人”的反抗,因为轻松占领满洲的经验,则是被他们给华丽丽的忽略了。

    但是。如今突然插到上海滩的红旗,却似乎是给日本帝国送来了一个挣脱锁链、打破僵局的机会……

    ※※※※※※※※※※※※※※※※※※※

    此时,在紧靠东京皇宫的一座小山上,矗立着尚未竣工的国会议事堂,这座大楼主要使用了从冲绳开采的石块,屋顶还仿造了埃及金字塔的式样。而在这座气势威严的大厦后面,是一幢幢属于日本帝国政府首脑的宽敞官邸。其中最大最气派的一幢房子,自然是首相官邸——这座官邸由两幢楼房组成,起居部分是传统日本式的木屋顶、榻榻米和纸拉门,而办公部分却是风格奢华的西式建筑。

    就在这幢“东西合璧”的日本首相官邸里,眼下正在召开一次决定日本命运的内阁会议。

    “……咳咳,关于在上海发生的事情,我想诸君都已经了解的不少了。而驻华公使(此处发现一个之前的bug,当时各国驻扎中国的最高外交官都是公使级,而非大使级,表示鼻孔朝天的列强根本不把旧中国当成“现代国家”来看待)从南京发来的秘密电报,你们刚才也都看过了,现在就说说看法吧!”

    在把一份电报交给众人传阅之后,主持会议的日本首相,预备役海军大将冈田启介首先开了口。

    而在会议桌的两侧,诸位元老重臣则是神色各异,有人喜形于色,也有人眉头紧锁。

    ——因为,在这份电报之中,日本驻华公使馆报告了一条极大的喜讯:中国当局主动邀请日军进驻!

    鉴于上海失陷之后,全国极度动荡的混乱局势,南京国民政府的亲日派首领、行政院长汪精卫,成功串联了大批国府的军政要员,然后秘密联络日本使馆,准备向日本方面正式提出“借师剿赤”的要求……这就等于是给日军开出了一张在华“自由行动”的许可证,将东南地区原本的美英势力范围拱手相让了!

    当然,在这笔交易之中,汪精卫自认为也不会吃亏。他的真实打算,是借日军之力来震慑蒋介石掌握的中央军,以此在国民政府内部发起新一轮的“倒蒋”运动,从而登上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宝座。

    至于剿灭盘踞在上海的赤匪。则是要等到他击垮蒋介石,夺取国民政府最高权力之后再考虑的事情了。

    ——不得不说,汪精卫的这个政变夺权计划,实在是非常非常的天真。当年大革命结束之时,他掌握着武汉国民政府和数十万大军,尚且斗不过在南京自立门户的蒋介石。如今他不过是个行政院长,在军中也缺乏人脉。即使侥幸借助日本之力得以上位,恐怕多半也只会沦为伪满洲国溥仪皇帝那样的傀儡……

    但不管汪精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