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零一、日本帝国的决断 下(2 / 3)  城管无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牺牲自己的力量,为美英两国的利益和威严而战斗呢?

    没想到,正当日本海军还在磨磨蹭蹭的时候,日本陆军却已经在南京政府内部开拓出了这样一番场面!

    此情此景吗,实在是让一向自高自傲的大日本帝国海军上下,深深地感到了羞耻和郁闷。

    第三,在先前这帮“南支那共产军”和“赤色国际纵队”进军上海之际,日本海军在那边的驻留部队被揍得灰头土脸,大败亏输,甚至到现在都还没弄清楚究竟是为什么垮掉的……之后,联合舰队司令部仓促召集日本驻华舰队残部,对上海发动的一系列零星骚扰和报复。也没能在这股仿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强悍共产军面前讨得什么便宜,除了在上海沿岸炸了些芦苇和烂泥之外,就是在吴淞口又沉了三艘炮艇。

    在这种情况下,让陆军在南中国大打出手,感觉似乎是在给hold不住的海军救场——真是丢脸啊!

    当然,对于扩张版图、侵吞支那这一帝国核心战略,日本海军也是绝对不存在任何异议的。

    ——从长期目标来说。成为能够争霸世界的一等强国,是整个日本帝国上下多少年以来的一贯梦想。

    但问题是,一个能够在世界牌局下注的大庄家,必须有着广袤的疆土和众多的人口,这是成为大国必须的物资基础。偏偏日本只是个狭小的岛国,资源十分匮乏。更要命的是。伴随日本“文明开化”而出现的人口爆炸性增长,更加深了这个国家的社会压力。光是在本州、四国、九州和北海道就有足足八千万人拥挤在一起,脆弱的经济根本无法承担每年增加的约一百万人口,跟日本的“大国梦”产生了尖锐矛盾。

    要解决这一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开疆拓土、扩大版图。环视身边的东亚大陆,日本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答案不言自明——当然是只有从中国身上割肉了!谁叫好地方都被这个大块头给占了呢?

    确实,在那个时代。对外殖民扩张确实是日本振兴国势的唯一办法,换句话说,那个时候你不殖民别人,别人就要殖民你,弱肉强食天经地义。更何况,在信奉拳头就是真理的帝国主义列强面前,身为小国却想要玩什么“和平崛起”,什么“民族自决”。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那简直就是脑袋被猪撞了!

    从短期目标来说,日本帝国的体制问题,也就是官僚权贵的高度专权和对底层百姓的极度压榨,迫使它不得不频繁地发动对外战争,来缓解内部矛盾。从而在整个国家层面上,形成了一种类似打劫团伙的体系——统治者有如打劫集团的黑老大。负责制定打劫计划并指挥行动;皇军就是打手和小喽啰,专职挥刀子流血卖命;老百姓就如同小喽啰的家人,平时累死累活卖命养家,战时欢送打劫犯出门;打劫成功后。黑老大分大头,小喽啰分小头,小喽啰的家人们则欢天喜地恭迎打劫犯得胜回朝,顺便改善一下生活……

    这就是日本帝国为何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而且在割地赔款方面开口特别凶的缘故——家里的穷光蛋们等着战利品下锅呢!打了胜仗之后若是不能立马拿东西回家,全家老小就要气得拿着擀面杖打人了!

    所以,倒霉的中国人就这样成为了日本帝国的长期打劫对象,从早到晚不停地挨刀子,连个停顿的空隙都没有,被宰得痛不欲生,最后硬生生地逼出了全民反日思想。同样的道理,生性就没有太多的反抗精神,在太平洋战争时期还一度把日本人看做救星的菲律宾人,同样被日本占领军无休止的压榨和劫掠给逼出了几十万游击队。而爆发在菲律宾首都的“马尼拉大屠杀”,也是仅次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暴行之一。

    当然,对于外国人的痛苦和仇恨,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人自然是不屑一顾的。但问题是,即使是从国外敲诈回来了那么多的资源,由于日本的分配制度极端不合理,战争红利被权贵财阀尽数垄断,以及巨大的军费开支的缘故,日本当局还是无力也无意推行平民福利制度,更无法很好地缓和国内矛盾。

    相反,由于对外侵略战争的节节胜利,大批朝鲜、中国奴工进入日本工业体系,日本无产阶级的收入反倒是一直在下降,失业率也进一步上升。而从满洲掠夺而来的大量廉价粮食,还冲垮了本国粮食市场,进一步导致了日本农民的大面积破产……也就是说,皇军的胜仗打得越多,日本老百姓的生计反而越艰难!

    看到这样荒谬的局面,日本军队中的下级军官越来越义愤填膺,觉得自己在前线流血卖命打仗,家人在乡下卖儿卖女缴税,结果却是肥了一帮腐朽财阀。于是骚动不断,刺杀频繁。让政府和军队的首脑一筹莫展——正如同蒋介石无论再怎么搞白色恐怖,只要诱发革命的社会基础还在,中国的革命者都杀不完的道理一样。不管日本陆海军的纪律有多么严,只要日本国内的尖锐社会矛盾一直得不到缓解,政府和军部就没法管住那些充满理想、热衷于消灭贫困和清洗腐朽财阀的青年军官,更无法平息士兵心中的冲天怨气。

    总而言之。如果不能摆脱现在这种僵局,日本似乎就只能坐视一场大革命来消灭旧秩序。

    偏偏日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