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国家兴旺谁有责(3 / 4)  表妹难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家忠心为国,则外戚又有何可惧呢

    ?”

    赵燕恒眼中露出赞赏之意:“自来国人皆畏外戚,周姑娘此语,见地已高出一筹了。”

    世子您可少夸两句,夸完了我还得替您干活儿呢。

    “世子太过奖了,民女不过妇人之见罢了。”

    赵燕恒并不在意,只笑了笑:“倘若只有恒山伯而无承恩伯,则三皇子即位并无不妥。虽则郑贵妃为人嚣张,但中宫端慧,倘自幼便将三皇子养在膝下,也必能育出国之良主。”“承恩伯?是太后的娘家?是太后与郑贵妃……”嫡母和小老婆勾结,想要把持后宫了?也难怪,当今皇上能继位,与太后及时将他记在自己名下颇有点关系,眼下嫡母手里拿着这点恩惠,贵妃小老婆家里还

    有个拥立之功,皇上大概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吧。“二弟当初去成都,乃是因有人行刺皇后兄长承文伯之故。”赵燕恒忽然又说起了另一件事,“当初皇上意欲举承文伯入吏部,不想调令未下,承文伯便于途中遇盗伤腿,只得退回山东家中养伤,吏部之缺,

    由恒山伯举荐之人出缺。”

    “所以怀疑这事是恒山伯干的?”听起来很有嫌疑,但是,“总要有证据才好。”

    “并无实证。然而当日周姑娘与冷姑娘在寺中遇盗,可是曾对我二弟言说,其中有一人曾在成都西山寺伪为僧人?”

    “是有这么回事。”

    “只怕当日这二人并非想挟持二位,而是想挟持郑家姑娘。”

    这一点绮年也猜想过:“听说这两人熬刑不过死在狱中了?”“是被人灭口。”赵燕恒淡淡道,“天牢之中行刑者皆是老手,鲜少有刑讯过重而致死之人。外戚所以可畏,在于其意图控主,更在于其只虑私利,不恤民生。若真由三皇子继位,则国必姓郑,而天下必以郑

    氏之直为直,以郑氏之曲为曲了。更不必说长次二位皇子——必无生理。”

    绮年苦笑:“世子,我可以不听了么?”我是良民啊,上辈子活了二十几年,这辈子又活了近十年,就数这些争位的最可怕了。那都不是一个一个的死,而是一批一批的死啊!

    “是我言语唐突了。”赵燕恒居然微微露出点歉意来,“姑娘家本不应听这些的。在下只能保证,今次之后,再也不会来劳烦姑娘,日后若有机会,定当相报。”

    绮年只好摆摆手:“世子也是一片为国之心,民女略尽绵力,既非私惠,何谈相报呢。”

    “对了,听说姑娘如今所做的布料生意,乃是自成都华丝坊入货?”赵燕恒已经要起身了,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来。

    “是。”绮年疑惑地看他一眼,“华丝坊怎样了?”

    “也并不怎样。”赵燕恒微微蹙眉,“只是这家丝坊蹿起甚快,如今生意已然铺得不小。姑娘可知道其东家是何等样人?”

    绮年摇头:“这却不知。我所进货乃是从前有相熟丝坊入了华丝坊之下,我只从这家丝坊入货,连华丝坊本家亦并不多打交道的。”赵燕恒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生得俊秀,微微蹙眉时居然有种别样风神,绮年看得晃了晃眼,暗想长得好真是会加分,倘若他长得歪瓜裂枣,没准儿自己早躲远了,就算非帮他做事不可,也不会跟他七扯

    八扯说这么多。

    赵燕恒并不知绮年在想什么,回过神来微微一笑:“入宝山不可空手回,姑娘这里既然有好料子,我也带些回去,免得又被人说是不买料子的公子。”

    绮年大窘,原来香铃儿的话已经被他听见了:“小婢无知,亦不懂识人,只是随口一说而已,世子切勿与她一般见识。”赵燕恒笑起来:“在下当真是要买些料子的。近来华丝坊的新样衣料已然风行,竟将江南与京城几家老号的风头都抢了去。闻听恒山伯府都特地向华丝坊订了新样的衣料献与郑贵妃与太后,今年宫中年节,

    宫妃们都想着看看郑贵妃要如何妆扮呢。”

    也就是说,郑贵妃就是那领导潮流的时尚达人了?绮年暗地里吐了个槽,随口问道:“恩科秋闱,不知金公子可曾应考?”

    赵燕恒嘴角露出笑意:“已中了武举人。”

    “那真是恭喜了,明春恩科再中了进士,就可大登科后小登科了。”

    “这倒不能。以国廷的武艺,还是再磨练摔打两年再参加春闱为好。毕竟他年纪还轻,且武举与文举不同,不中事小,伤身事大。”

    “世子与金公子是好友?”绮年忍不住要问。不说你能进人家内宅,就说你这口气吧,跟金国廷是你儿子似的。

    赵燕恒笑了:“说来,国廷于我如弟,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

    嚯,这叫如弟呀?这不是如子么?

    “先外祖吕氏,与显国公通家相交。”原来是爷爷辈就开始的交情了。

    “说来国廷能得佳妇,也要谢周姑娘慷慨相助。”赵燕恒眼里泛起一丝微带捉狭的笑意。

    绮年却笑不大出来。衍圣公幼女,倒真是佳妇,只可怜了许茂云。

    赵燕恒敏锐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