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南京外围战(上)(2 / 3)  红警大中华1985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他半张脸,连脑组织都能看得见了。

    冈本哪里见过这么血腥的场景,哗啦啦地就吐了出来,可是中国人的炮击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更多的爆炸声传来,就像一记记重锤,敲得日本人的防线摇摇欲坠。实际上这种炮击并没有给日军带来多么太惨重的伤亡,毕竟日军的战壕不是白挖、工事不是白筑的,但日军极少遇到这种被猛烈炮火笼罩的情况。炮击也许不致命,但是给日军心理上带来的压制感,还是让他们十分惊恐。新四军的战斗机也充当了侦察机的身份,对日军防线进行了侦察,同时确认炮击的效果。之前转轮王已经将华东日军绝大部分的空中力量摧毁,所以造成了天空的统治权完全被中国人攫取的情况。这些la-11战斗机甚至会大胆到冲下去,对着战壕里一溜的日军,用机炮哒哒哒地扫射,造成更加直接的损失。日军也有一些稀稀拉拉的高射炮进行反击,不过在中国战场上日军从来没有装备多少高炮,主要也是因为中**队缺少对日军的空中威胁力。可是这个时候,缺少高炮对日军来说就是致命的了。数十架la-11战斗机或者扫射或者俯冲投下他们装备的不多的炸弹,造成的实际损伤要比之前炮兵炮击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铁询在得知日军的情况之后,并没有轻率地命令装甲第一师派出坦克对日军防线进行冲击。而是命令后续其他师将自己的炮兵也拉到前面去,在装甲第一师部队的掩护下,开始以更加猛烈的炮击席卷日军。“炮弹咱们多得是,我也不指望炮击能够直接将日军击溃,但是在我们发动真正的冲锋之前,我要尽可能地削弱日军!”铁询在指挥部中这样解释自己的行动。新四军虽然这次派来的仅有七万多人,不足日军五分之一,但是装备火炮的数量却不比日军少。推到前线的所有100mm以上的中大口径火炮,总数就超过了300门,而这些火炮形成的压制力让日军根本无法面对。

    其实铁询不着急攻击,而是让炮兵压制日军,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需要用炮击来为新四军部队的行动提供时间。毕竟七万多人的大军团作战,以经验不是很足的新四军来执行,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以炮击压住日军,而这段时间内,铁询则可以重新对新四军各部队进行一次集结,再度发动进攻之时,新四军就能拿出最好的作战状态。

    炮击断断续续地进行,日军居然始终没有派出部队进行对新四军炮兵的反制,主要就是被动的挨打,这也让铁询有些不明白。但是,日军在战场上善于做出错误决定,铁询也是并不陌生,于是在炮击进行到第二天的时候,铁询命令装甲第一师两个装甲团共二百多辆坦克,在两个不同节点对日军的第一道防线发动突袭。与日军缺少高射炮一样,中国战场上日军基本上就没见过装甲兵,所以他们也不会把大量的反坦克炮装备给中国派遣军,这使得当59式坦克冲击的时候,日本人只能用掷弹筒或者野战炮之类的东西进行反制。新四军炮兵却同样会对他们进行多轮炮击压制,使得日军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反抗力。当新四军坦克冲进来的时候,日军只能用人肉炸药包的模式抵抗。但装甲第一师可是懂得步坦协同的,与坦克行动的还有为数不少的步兵,他们为了配合坦克作战,都是使用着ak-47这种能够提供自动火力的轻武器,日军人肉炸药包还没有接近的时候,往往就会被步兵们直接扫倒。

    五九式坦克上面的机枪以及并列机枪也不间断释放着火力,日军自开战以来就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的火力密度,很多想要冲出战壕的日本兵都被射倒。而躲在战壕里的日本兵,也被这些压制性火力搞得无法冒头射击,就这样,大批的坦克冲破了战壕。

    日本人挖的战壕根本不足以阻挡宽大的五九式坦克的脚步,甚至说日本人也一开始没有考虑新四军有大规模装甲部队这么一回事。为了防止战壕里的日本兵破坏坦克的底盘和履带,新四军步兵们往往会在坦克越过战壕之前,把手榴弹扔进战壕里,当做一层保险。

    主持第一道防线的日本混成旅团旅团长神崎斗六艰苦地用军用电话向后方指挥部喊道:“……属下无能,***人的突袭实在太猛了,我们已经坚持不住,请求指挥部提供战术指导!”

    其实不用这位旅团长请求战术指导,防线上的日本兵也已经崩溃,甚至开始出现放弃防线,自主向后方第二道防线撤退的情况。指挥部中的畑俊六还记着芦屋道满给他的嘱托,他已经不对日军能够守住防线抱什么希望了,他想要做的就是让交战双方付出更大的死伤,以凑够芦屋道满的血祭人数。

    在这样心理之下,畑俊六根本不给前方日军发什么有意义的新命令,只有几个字:“死战,直至玉碎。”

    不过终究畑俊六还是不希望自己作为统帅的指挥生涯留下什么太大的污点,他明白,正面抵抗住新四军这样强势的攻击,难度十分的大。于是畑俊六命令日军两个师团开始进行迂回作战,打算绕过正面,从新四军后侧方发动袭击,以坏掉新四军的后路,使得新四军攻势延缓,同时还给新四军造成更多的损失。

    畑俊六想了想,又下令道:“命令皇协军全线压上,务必阻止新四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