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01 天人永隔(2 / 3)  人人都爱马文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中的通路。何况徐州原本是魏国之地,驿使要千里迢迢将信送来,不知有多少危险,更不会几日之内连发数封,哪个驿站也不会有这么多闲人。”

    “难道那几封陛下的家信有假?可陛下的字迹殿下再熟悉不过,况且落款还有陛下的私印……”

    徐之敬精通医术,可在这些事情上缺乏经验,听出话里的意思后,竟硬生生打了个寒战。

    “有人设局谋害殿下?”

    萧衍文武双绝,其书法更是出众,朝中有不少大臣都曾拿皇帝的批阅过的奏折给自家儿女当字帖临字,几个皇子更是从小由萧衍手把手提笔开蒙,若有人有意苦心模仿皇帝的字,要仿到不露痕迹并不难。

    而私印这种东西,只要有真的印记,要仿刻更是简单,连字迹都刻意培养人去模仿了,哪里会少了造印之人?

    只是二皇子不是蠢货,若那封信不是通过京中驿站一层层送过来的,他绝不会如此轻易相信。

    这背后设局之人不但能支使国中的驿站,更能买通二皇子信任的家仆,其势力之大,让人不寒而栗。

    梁山伯和曹仲宗面色沉重地对视了一眼,都明白此事已经不是那么简单的“遇袭”事件了,当即一边令人护送徐之敬快马前往建康,一边向皇帝送信,要求彻查沿途驿站和那位家仆的底细。

    徐之敬知道目前找到的活口只有自己一人,也怕夜长梦多,当即也不墨迹,随便收拾了点东西,趁消息还没有传开,便跟着几个白袍骑的精锐骑兵一起回建康面圣。

    “如果是国内有人设局,那殿下未必是被魏人所掳,也有可能是做戏。”

    连太子病危都出来了,这事明显和储位之争有关,陈庆之心中忧虑萧综的安危,建议道:

    “我认为最好是派出人马,秘密地在徐州寻找这支人马的踪迹。能击败殿下护送的人马,人数不会太少,绝不会毫无痕迹。而且殿下遇袭的地点与魏营之间有彭城阻隔,即使是魏国溃军流落南边,要返回魏国也要曲折前行,也许还能救回殿下。”

    “怕只怕……”

    曹仲宗语意未尽。

    陈庆之默然。

    皇帝临行前将皇子的安危托付与他,如今萧综出了事,在查出萧综的下落之前,他也没脸回去面圣。

    如果萧综真的死了,那他也只能以死谢罪了。

    气氛太过沉闷,梁山伯作为御史台派来查找线索的御史,更希望能够实地勘查事发之地的情况,再多见见几个事发时的当事人。

    于是他们商议了一下,决定由曹将军带领梁国的士卒秘密入徐州打探失踪人马的影踪,而陈庆之带着剩下的白袍军,和梁山伯一起返回彭城。

    为了维护萧综的声誉,此事只能秘密进行,好在陈庆之本来就是要返回彭城的,路上只多带了个梁山伯也不显眼,他们都是骑兵,赶路速度极快,很快就到了彭城之外。

    只是他们还未抵达彭城,便在半路接到了消息,说是魏国派出了一支大军,先头部队如今已经抵达徐州,驻扎在汴水之北的萧城,只等大军一到,就要发动进攻。

    彭城失了主君,情况本就岌岌可危,现在大军压境,情况更是糟糕。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势下,还能不能顺利在徐州打探消息,连陈庆之和梁山伯,心中都没有了底气。

    ***

    萧城。

    “花将军,诸火都已经安营扎寨完毕。”

    花夭的家将陈思入帐覆命。

    “儿郎们赶了这么久的路,已经是疲惫不堪,是不是先休息几日,暂不操练?”

    “萧城夺的太过轻易,那彭城的武将似乎有所顾忌一般,根本没有派兵支援,我怕其中有诈。让儿郎们惊醒点,这几日甲不离身、兵不离枕,谨记元鉴的教训。”

    花夭沉声下令。

    “都是那元延明欺人太甚!元鉴大败而逃,他让那群窝囊废入城休息,我们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却以城中无处安置为由让我们驻扎在野地里!”

    陈思想到此事就怒火中烧。

    “宗室兵马是人,我们镇兵就不是人了?!”

    “陈思,住口!”

    花夭怒斥出声,“元鉴的溃军是陆续收归的,他们刚刚遭遇大败,本就该尽力安置,怎么能安置在城外?本就士气低落,若又凉了军心,谁还愿意重返战场?我们是先锋营,本就随时准备开拔的,住在城中怎么方便?”

    陈思跟随花夭,被“发配”到这里收复徐州,又是九死一生的“先锋营”,原本就替花夭憋屈。

    到了萧县后,又因为花夭曾经对高阳王不敬而受到元延明冷落,连城门都进不去,只能扎营在城外,如今越发气愤,此时却听着将军还要委曲求全,只觉得心中难受,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帐。

    花夭见陈思负气转身,下意识追出几步,最后只能长叹一声,束手不语。

    她那日怒怼高阳王,又逼得宫中太后砍了元叉、元爪的脑袋,算是既得罪了宗室,又和叛贼一派结下了死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