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九二章 无畏舰的开端(2 / 4)  立鼎1894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命等等全方位的缩水,并且给出的功率指数,从最小500马力到最大2000马力不等。至于机器的个头,只能说比现有的三涨式蒸汽机要小一些。按照当代万吨战舰12000马力左右的动力水准,总重量能减轻一千吨就不错不错的了。

    并且在内部设计上,杨浩还特别限定了极其靠近帕森式结构的样子,绝对不给人更先进的东东。配备的热管锅炉也是如此。总而言之。比起如今的英国佬拥有的技术,先进了大约五到十年的距离。

    最歹毒的是,他特地要求加强了关键部件拼接固定的设计,工业水准不够的人买回去想要拆开再装起来,难度高的让人抓狂。就算手艺够高能勉强复原。性能也会因此而急剧下降,寿命缩短什么的就更别说了。

    这一手招数,却是来自于本世界七十年代,国内引进英国罗罗的斯贝发动机时,英国佬在图纸上做文章,留了不少黑窟窿坑人。现在么。却要轮到杨浩来发坏,先占了英国佬的先机,恶心死那帮灰孙子。再挖出大坑,瞪眼看着一群洋鬼子挨个往里跳!

    毫无疑问,垃圾版蒸汽轮机的面世导致前所未有的疯狂追捧!这玩意用途太特么广泛了。发电,工业用,船用,这三大类涉及到能源动力核心的中心,是谁都绕不开的。一则能够大幅度的促进电气化工业革命的进程,二则能够让海上力量尤其是海军舰艇,来一个天翻地覆一般的大进步!

    杨浩热情洋溢的宣称,只要使用了炎黄集团的蒸汽轮机。不管你船能造多大,都可以轻松推进到二十节以上的航速,并且持续做工时间长达二十小时。这意味着。当前的主力战列舰,可以在海战中以高航速与敌人周旋将近一整天!

    速度,就是战斗力!

    于是乎,中国海军脱胎换骨的表现有了令人信服的答案,潜伏在天津的大量各国间谍全部疯狂起来,拼着暴露身份的危险。通过各种途径将这一惊天动地的消息报告给国内。

    与此同时,来自各方的订单如潮水一般涌到杨浩的面前。那数字大的,让见惯了钱财的银行总经理宋云生看了都眼前发黑。晕晕乎乎!

    当初制定价格的时候,宋云生等人看着报价表上那令人咋舌的数字,非常怀疑是不是有人能接受,特么实在贵的太离谱啊!

    杨浩却以高屋建瓴的姿态指点他们:“动力设备,是一切工业的源头。一座发电厂,一条舰船,动力系统占据总投资的三分之一。英国人的‘君权级战列舰’造价110万英镑,你们自己算一下,光是发动机锅炉之类的,要花费多少钱?”

    战舰,就是钱堆起来的!“君权级”战列舰造价,折合白银要730万两一条。三分之一造价那就得240万上下---这还是英国本土价!要是卖给几年前的大清国,英国人敢要到1000万两的价码。可想而知,这里头利润有多高啊!

    基本上,发动机就是用银子堆起来的,这话没差。

    哪怕是到了现代,战舰的船体、动力、武器、电子各占四分之一,动力系统始终是大头。工业时代,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始终占据蛋糕最肥美的一块。

    更重要的是,动力装备的发达,会直接促进工业生产全方位的升级,最为明显的是早期工业革命的英国蒸汽机,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蒸汽轮机和德国的柴油机,后来的燃气轮机等等。无一例外的,只要在动力核心领域取得优胜的国家,在工业国之中的地位就一定不会落伍。

    反面例子不用找别人,看看天朝就好了。清末数十年洋务运动还能制造蒸汽机,到了民国黄金十年过后尼玛反而退步了!新朝成立后几年内把蒸汽机的短板给补上,但汽轮机方面却因为材料和工艺的代差迟迟追不上。至于把世界级的大牛吴仲华老先生等人派去扫大街,让束星北费心计算怎么冲厕所更有效率这种事咱就不说了。

    总而言之,到了八十年代之后,大家终于能出去见世面,一抬头愕然发现尼玛怎么落后那么多!再想组织研究,发现有能力的那批人老的老死的死,关键是没钱没设备,没法整!

    花钱引进,洋鬼子各种刁难,要高价设门槛留一手挖大坑,无所不用其极。艰难困苦之中好不容易坚持到了21世纪,进入世界贸易领域的大门槛,这才积累起足够的力量全面突破。

    可问题是到了这时候,各种动力机械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列强早已形成严密到不见缝隙的专利壁垒。你想从中撕开一条缺口,几乎不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汽油机、柴油机、电机、汽轮机等等关键领域,中国迟迟拿不出令国人振奋士气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原因也不少,一则是占据了资源上游的那帮子买办官僚不思进取,怎么糊弄怎么来。“没有二百万辆汽车规模就支撑不起自主研发”这种论调满大街都是,哪怕被打脸打得呱呱响,人家官照做,路照堵。

    再者也是无路可走,任何一种研发都会遇到专利壁垒,与其辛辛苦苦研究还不如仿制或者引进。这都是条件限制,没辙。

    好在军用喷气动力和更进一步的超燃冲压、先进核动力等领域,大家可以不要脸的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