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零三章 虎将出闸(二)(2 / 3)  立鼎1894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边儿为了吃饱穿暖拼命的劳动,好不容易换来的好东西,还得优先供应给上面的军官老爷们享受,自家勉强能搂到点渣滓就不错了。

    如此相形之下,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李涅维奇总司令不是不知道这问题有多严重,但他没办法改变,只能尽量去补窟窿。

    在圣彼得堡的作战命令下达之后,他绞尽脑汁想办法,最终干脆豁出去了。

    他一边下令将中俄不正常贸易的交易地点,完全集中到恰克图码头那边,划出唯一一条从俄军防区过来的通道。一边将周围全部地区戒严,凡是长着中国面孔的人。一个都不许留下的弄走或者驱赶。即便是俄军里的蒙古族人,也全部弄到后方去,不得进入战区一步。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俄军是准备搞事儿,但具体会弄成啥样。一时半会儿还没法判断。

    李涅维奇也是被逼急眼了,很有孤注一掷的亡命劲头。他命令驻守在乌兰乌德的一个师兜圈子出去,貌似要截断前出之第31师和赤塔第三军的交通,然后再配合正面部队打包围战。

    但他真正的目的,却是要将这股被中国人完全渗透了的力量当诱饵棋子,用以吸引正面的敌人。背地里,却偷偷将贝加尔冰面上的铁路重新铺起来,忽然将伊尔库茨克的大军偷偷运过去。直接增兵到坦霍伊!

    十年前,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始修建的时候,俄国人在贝加尔湖南段绕行线遇到了麻烦。从斯柳江卡到贝加尔站之间,到处是艰难险阻、山区林立。整段铁路大部分在山洞中钻行,修建时平均每天前进0.5米,一公里要消耗一车皮炸-药!

    如此缓慢的施工,面对严峻的远东军事对峙情况,俄国人不得不从英国买了两艘破冰船“贝加尔号”、“安加尔号”,运送到贝加尔湖边组装起来,用作交通使用。

    在最为寒冷的冬天。连破冰船都没法使用的恶劣气象条件下,俄国人别出心裁的将铁轨直接铺在冰面上,横越贝加尔湖。极大的缩短了行程。

    而所有这些成段的铁轨枕木,即使在铁路通车之后,俄国人一直都没有废弃掉,全都堆在湖边仓库中。哪怕在远东俄军最困难、中国商人最猖獗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把这些玩意偷出来当废铁废木头卖掉。---当然了,中国商人也看不上这些垃圾。

    李涅维奇的奇招就从冰面铁路上打主意。

    当寒冬降临,大学纷飞,湖面冻得刚硬,圣彼得堡的作战命令下达。李涅维奇思来想去,只能冒险一把。

    驱逐出一切可疑人员。整个伊尔库次和湖区戒严之后,大批从后方秘密调来的熟练铁路工人昼夜不停的疯狂施工铺设。越是大雪纷飞的糟糕天气。他们越发干的起劲,因为这时候,中国极可能存在的空中侦查力量没法起飞。

    不管北疆军团如何的防范,在对阿穆尔军区作战当中使用飞机的消息,到底还是泄露出去了。尽管没有一张像样的照片,在人民口口相传的模糊信息中,列强军方还是判断出,中国人使用了飞机当侦察机,甚至可能参与到作战当中。

    这不算什么惊人的新闻。当莱特兄弟使用中国产汽油机飞上天,并在欧洲做巡回演出寻找商机的时候,各国就已经确定了,这玩意必将取代热气球成为战场侦查的好家伙。随后,对飞机的研究也各自秘密展开,甚至在不久之后,即有人开始尝试从战舰上起飞。

    中国作为热气球侦查使用的好手,大胆探索新式作战技术和装备使用,已经为各国所熟知。这一次,又第一个把飞机应用于实战,算不上意外,却也证明了那长着翅膀的木头玩意,是很有用处的。

    李涅维奇自然也知道了这一消息,他日防夜防不敢懈怠。

    最近的连场大雪,让他看到了绝好的机会,当机立断的下令铺铁轨,可算是勇猛果决了。

    出现在侦察机拍回来照片上的,便是长龙一般卧在冰面上的铁路,并且坦霍伊还发现了大军调动的痕迹。很明显,俄国人绝不仅仅是用当面部队攻向赤塔,他们还有很大可能,要南下恰克图,攻略蒙古!

    “南下的可能性更大啊!”

    冯国璋短暂的思忖之后,大胆作出判断。随后与蒙古方面联络沟通,双方取得初步一致看法。

    之所以这么判断,其实不太复杂。俄国人要想收复赤塔,不只是要干掉堵在门前的第31师,还要越过大兴安山(雅布洛诺夫山)。这冰天雪地的,横穿宽度二十公里的山岭作战,绝对不容易。

    而即便他们能越过山脉发起进攻,从满洲里到赤塔一线更是有北疆建设兵团的重兵对阵,俄国人的补给线一旦拉长,那真是自寻死路了。一旦南部蒙古兵团突然北上截杀,他们后路一断,必然彻底玩完。

    相对而言,南下安全性更高。只要能把第31师干掉,死守住大兴安山口,就可以集中强大兵力一举南下,后顾无忧。

    最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并顺势展开俄国人筹谋已久的蒙古攻略计划,不只是分裂中国,更要达成“黄俄罗斯”的伟大战略构想啊!

    从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