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二八章 委以重任(2 / 3)  立鼎1894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若能因地制宜,创出一种可以整合当地资源和人力的经济体系,则必将奠定中华万世不易之强大根基。当今世上,能做此事者,非季直兄莫属。那边一应所需都已准备妥当,季直兄抵达之后,立即就能展开工作。我中华难得此前古未有之机遇,错过了,将永不可再得。”

    他陡然换了画风,把张謇听得一愣一愣的,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对答了。

    本来么,张状元心头憋着一股子气。觉得自己挺冤屈的。不错,他是支持了张佩纶文廷式等人的清流和宪政运动,但同时也是一名参议员。提出相关意见又不违法。结果在清理扫荡当中,把他也一股脑的抓了。还勒令张氏从所有产业中退出股份,抽走资金,几千万家产全部变现,强迫存入交通银行。

    张謇原以为自己闹不好要被抄家充公了,今天才知道,远远不是那么一回事。

    大元首放风要经营西北的事情,他也是做过深入调查研究的。只不过,他对开发西北并不太热心。

    没别的。他的所有产业都在东南沿海,特别集中在纺织上头,西北以矿业和新兴农业、养殖业为主,人生地不熟的,沾不上边儿。

    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也只有山西财团积极主动的参与,东南商帮的人都不上凑。

    但这一次的大清理,包括张謇在内很是收拾了一大批东南财团商帮的首脑,除了他,还有虞洽卿等等知名人物。涉及到的资本总数,至少超过十亿元。

    现在听袁世凯这么一说,他顿时明白了。这些钱。国家恐怕一份都不会要,应当是强迫他们全部投入到西北开发建设当中。以大元首的口碑和信誉度,当不会让他们吃亏,只不过是一次政策性的强行投资转移而已。

    西北四大文明汇聚什么的,他此前了解不多,还不好多言。但对于这一手捭阖之术,他佩服的连连感叹:“大元首天人手段,张某是彻底的服了!也好,就请慰亭兄代为回报一声。张謇竭尽全力而已。”

    袁世凯暗赞一声“上道”,面带诚挚笑容又道:“季直兄可不要小看自己。西北开发银行起步资本便有十亿之数,论雄厚堪称世界少有。您又是商界一等一的文学大才,如何以金融带动工业,促进各种文化融汇交流的重任,无人可以替代。此事若做得好,可是要名留世界历史之上的!”

    青史留名!这是每一个中国文人都无法拒绝的莫大诱-惑!

    张謇脸上最后一丝不愉快登时一扫而空,不自觉的瞪圆眼睛,紧盯袁世凯的脸,发现并没有丁点儿的欺诈,顿时按捺不住的心绪翻腾。

    张佩纶和文廷式等人也是淡定不能,他们可不是那种光会死读书的一般文人,都是出入京畿朝廷上层,参与各种天下大事的绝顶聪明人物。西北文明交汇的事情,他们在读书时期都有所了解,只是没有总结的那么清楚。

    最近十多年,国内出版的诸多历史文化研究书籍,颇多介绍西域和中亚文化、文明,着重阐述丝绸之路的内容更是最近几年的热点。

    传统读书人最看重什么?立功立德立言。倘若真的能在西域文化整理层面,搞出一些独到的成绩来,促成什么文化融合,他们的确将不仅仅是中国文化名人,那必须得是世界级的学术大师啊!

    这要不是时间地点场合气氛都不对,两位老夫子都差点忍不住要主动请缨了。这种好事儿,怎么能少了俺们两位天下士林领袖、清流魁首捏?

    袁世凯眼角一瞥,就知道这帮酸丁都动心了,他却故意不点破,又对张謇道:“火车上有给季直兄几位准备的包厢,里面的小型图书管中,有一应所需书籍资料,可以当做路上消遣之用。袁某就不多赘言,希望数载之后,可以看到季直兄载誉归来。”

    张謇脑袋里翻江倒海,直到上了火车在包厢里坐定了,还晕晕乎乎的没有冷静下来。直到专列拉响汽笛,哐当哐当开出车站,他的眼睛被两侧不断加速倒退的景象给弄得发花,却才醒悟过来。

    回头再看,张佩纶、文廷式、杨度,还有许多位差不多的清流名人,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挤到了占据整列车皮的包厢当中。

    一帮大才相顾默默无言,良久之后,就听张佩纶长叹一声:“厉害呀!我今日才知道,为何当初老中堂那般推崇大元首。当时张某还诸多的不服,今天看来,眼光差的太远啦!”

    其他人除了叹气,也无话可说。

    现在情况已经很明白了,大元首的真正目的,便是把他们这帮不安定分子全部引出来。然后找到合理合法的借口一锅儿端了,全部转送到西北、西南边疆地区。文人士子,那就去给异族蛮夷传播中华文化。务必做到化夷狄为诸夏。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把那些说着不同语言、用不同文字、有不同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异族。统统来一个书同文、言同汉、礼同周。

    大元首的目标是赤果果的,根本不大算保留什么多样性文化,他要的是中华版图之内,决不可存在任何可能导致文化割裂的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康藏西疆南疆之地,宗教迷信严重,人民愚昧不开化的居多,那些上层宗教头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