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3章:小朝廷之亡(六)(2 / 3)  席卷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明的人,哪怕是之前没有想到,看到桓云这样的作态也该发觉。他知道要是君将来送死的人杀了,那些世家后面是会归顺,但也就是归顺。他更知道没有杀的话,世家会送上大礼。

    就在数万双眼睛的注视下,石头城最高处的晋军旌旗被降下,随后是各处的旗帜撤掉,没有多久拦路的拒马、篱笆被推开,成队的晋军在几个人的带领之下出了工事地带,他们走出来之后就是跪在地上。

    “将军。”桓云笑呵呵地说:“此便是惊喜。”

    谢艾让副将上前接受投降,脸上虽然带笑,内心却是没有什么喜悦。他只感觉江南的世家真是全面腐朽,真不存在什么国家大义。

    石头城的请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汉军自然是一片欢腾,那些随着桓云站在汉国这一阵营的人也是鹃欢呼,震惊和愤怒属于依然站在东晋小朝廷这一阵营的人。

    石头城守军的不战而降是一种效应,预示着原本中立的世家也开始转变风向,对于率军来到建康的谢艾等汉将和一开始就弃暗投明的那些人是好事,对于想着抵抗到底的那些人则是噩耗。

    先是石头城,后面鸡笼山、钟山等几个外郭城外的晋军皆是先后投降,起到的效应是外郭城墙的守军也爆发混乱。

    谢艾率军趁乱拿下了西篱门,想要再进入却是遭遇到拼死抵抗。不止他们这一路,从钟山方向而来的伏伟所部成功夺取北篱门,要再进入也是遭遇到强有力的抵抗。

    得知汉军已经夺取了外郭城墙的西篱门和北篱门,身在大通门的那些人当然是一片哀嚎,他们是在绝望之中竭均能地聚集力量进行拼死一搏,绝望之中爆发的力量有点用处,还真将汉军也挡住。

    “殊死一搏罢了。”桓云对最后胜负没有什么怀疑,却是有些疑虑:“将军,后续之军何时可抵?”

    庾翼亦是开口:“若是拖得久了,恐怕会有生变。”

    抵达建康城的汉军只有两万左右,虽说是有助力,可是对于百万人口的建康城来讲真心是有些不够。

    谢艾到目前都还无法统计究竟多少人站在汉国这一边,有数据的是桓云和庾翼手头的六七万武装。

    现在的建康城已经全面大乱,到处都在发生厮杀,以有限的**万人想要控制租城郭本身就有难度,不将外郭城全面控制纂要入内,面对的就是刚才所发生的事情,进取被挡住,外面又不断遇袭,可别主力入了外郭城却是被从外面巍。

    “王羲之往前线接手兵权?”谢艾得到答案再问:“此人如何?”

    “王逸少乃是宇内书法大家。”桓云知道谢艾问的是什么,却是无法断言:“王阀或如何,撒于将军带来王上何等决议。”

    庾氏算是迫不得已才起事,本该作为主角却因为庾翼的犹豫不决给桓氏让路。

    桓氏门阀是因为桓温的决断才由桓云主持归汉。这是一个当机立断的家族,亦是不会因为世俗而动臆发向上的决心,无视担负恶名反叛归汉,无外乎是认定刘彦统治的汉国必将一统天下,借小朝廷立功,好使家族可以得到更好发展。

    王氏门阀曾经盛极一时,虽然有衰弱却依然是长江以南的第一门阀。他们长久的韬光隐晦策略像是让家族门风趋于软弱,遇到事情没有果决气概,要不然也不会以实力最强而气势显弱。

    王氏门阀虽然有派遣家族嫡系前往汉国,可是至今都没有太明显偏于汉国的动静,显然就如桓云所讲的那样,王氏门阀是在等待刘彦的态度,才会进行下一步的疡。

    要说之前谢艾是要一鼓作气拿下建康,等待真正来了建康才正视到一点,尽管小朝廷内乱不止,可是想要轻易夺权康依然不容易。他知道急取不成就该转换策略,于是也就联络伏伟,两支汉军把控外郭两处城门,不再向内入侵,首要是先平息掉外面的混乱。

    重新回到宫城的褚蒜子等人,他们得知汉军不再急切进发宫城,有人松了口气,有人则是脸色变得更为灰败。

    汉军来得太少,叛军虽有组织却难以一时统一号令,要是东晋小朝廷可以创造机会获胜一次,也许能够在士气高昂之下将入侵的汉军包括叛军驱逐出城。

    收复建康全城,驱逐掉汉军与叛军,城内就该是一心抵抗汉军的人,远比之前绝对要好太多。再来就是等待王羲之率军回赶,内外呼应不是没有可能趣,得胜必然使小朝廷士气大振,相反汉军该是士气低落,上演一出绝地反击将汉军全面驱赶回长江以北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只要是有智慧的人都知道结局差不多注定,该下决断的人不能再迟疑。

    “城内相持,逸少哪怕率军回归,亦是头尾无法相顾。”褚裒倒是看得很清楚:“我方不利还有其它,相持之局会使更多士族投靠伪汉,西篱门外便是例子。”

    褚蒜子在看那些回到宫城大殿后依然持续争吵的众臣,她是忍了很久终于忍不住,问道:“若国亡,我家母子会如何?”

    褚裒面对自己的亲生女儿问出那样的问题无法左右言他,可能也早就有思考过,答道:“汉王曾接纳称王冉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