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一一章 拒客(2 / 3)  乾龙战天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会再有人专门给他们扫尾、断后。

    既是如此,沈云索性在动员大会上跟弟子们把话讲明了。

    没想到,众弟子二话不说,同意绕道润洲,为中转站那边拖延时间——能够留到最后撤离的,心里都有点数。有的人甚至是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有的人则是与外面的那些“看门狗”斗智斗勇了差不多三年,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寻思着在撤离的路上再立新功;而更多的人是看到堂主大人,主心骨便在。

    不管是哪一种原由,沈云欣慰之余,都为他们感到骄傲。

    他向众弟子解密:其实,在最初拟定撤离计划时,他就考虑到了眼下的情形。所以,当初神机营与女营执行探路计划时,润洲的这边路线也是其中之一。并且这些年来,为了这一次的绕道润洲,门派的各部门一直在做准备。譬如,在菱洲周边各洲的活动皆转更加隐密,在凉洲、滨洲、云洲等地时不时故意暴露一下行踪等等。

    所以,他跟弟子们说,绕道润洲于他们这一批撤离的人员来说,其实也是最安全的路线。而他,无论如何,都会与他们共进退。

    众弟子听了,士气更是空前高涨。

    而沈云他们的运道比预计的更好——年初,润洲的总督突然闭关了。现任总督是从仙山那边匆匆调过来的。

    因为青木派被崔九浩困于野鸡岭已经有三年,呈垂死之状(修士同盟军的官方,以及仙山各界都是这么宣传的),所以,新上任的总督大人很放心的一头扎进了整治润洲吏治的艰苦工作之中,暂且还没有动边界。于是,润洲的边界,包括与菱洲接壤的这一段边界,依然保持着原生态。即,只在出入的官道上设置了重重关卡。其余地方,象汇合点这一带,所有的防务皆由修士同盟军的巡逻船负责。

    而后者的巡逻也是分重点地区和非重点地区的。

    象汇合点这一带,就是典型的非重点地区。巡逻队认为最近的哨卡完全可以覆盖这一区域,更何况,菱洲驻有重兵,崔九浩与他的将士们只要逮住机会,便会宣传,菱洲固若金汤。巡逻队听得多了,便放心的将位于菱洲边界哨卡周边的点,都划进了非重点地区里。

    当然,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非重点,只是他们内部心知肚明。不是同一条巡逻线上的,很难知晓。

    那么,听风堂是怎么知晓的呢?

    这些年,钱柳他们在仙山开展得还算顺利,探得了一些相关的情报。而更多的是,听风堂的弟子用笨办法,在三年里,蹲守测试、总结得出来的结论。

    正因为如此,沈云才有底气在动员大会上,跟众弟子们说绕道润洲是最安全的。

    尽管是这样,沈云还是首先仔细的观察远处的哨卡。直到得出结论,他们确实没有“兼顾”这边的行为,这才开始仔细察看周边的情形。

    听风堂的弟子们选择这里,确实是有理由的。除了它能监视远处的哨卡,随时知晓后者的动静外,这一带本身也可圈可点。

    首先,他脚下的这座山,以及周边的几座山都是草山。在这种初冬的时候,野草几乎都枯蒌了。所以,一眼望去,这一片的山,不论山上、山下,只有杂乱的枯草,看不到绿色,也看不到活物。

    再者,往前再翻过一座山,那座山的山脚有一条废弃的古官道。

    以前仙庭时期修了不少官道,被人们称为“古官道”。哪里需要修官道,仙庭是有明文规定的,即,五万人口以上的城镇方圆百里之内,可修官道。所以,有古官道的地方,周边百里之内,定有城镇。

    有城镇好啊。

    因为有城镇,就有人。沈云他们伪装成过路的商队,或者难民什么的,不会显得太突兀。

    而且,他们要探听消息,甚至万一要补给,也都会方便一些。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废弃的古官道也意味着不会是人口密集之地。这就意味着,修士同盟军在周边的城镇里不会设置督军府。

    说白了,就是修士同盟军的防守薄弱之地。

    沈云素来行事谨慎。在确定这一带本身没有隐患之后,他决定去找寻离得最近的城镇。

    果然,沿着古官道往南走,七十多里外,出现了一座古城。

    高大的青砖城楼,显示着这座古城昔日的显赫。

    然而,坑坑洼洼路面,以及城楼上到处可见的大小裂缝,又处处透露着这座古城眼下的落莫与不堪。

    哪怕正午的阳光金灿灿的,大片大片的,毫不吝啬的照在城楼上,给它镀上了一层金光,也掩盖不了从城里冲出来的暮气。

    这座古城老了,好比英雄垂暮。难怪古官道已废弃多年。

    沈云不由叹了一口气。

    类似的情况,在祝融大陆上,近些年来,发生得太多太多。

    城楼上的石匾是整座城楼里破损得最为严重的地方。布满整个石匾的坑坑洼洼,透着人为的痕迹。沈云只能依稀看到一些残余的笔划。

    好在他是提前做了功课的。

    所以,通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