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五十四章 小鬼子的优势(上)(2 / 2)  向胜利前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胡英泽想起了什么,停顿了一下,叹了口气后,道:“他几乎是哭着跟我他的经历的。他是腹部被鬼子的刺刀刺伤,可他却一边捂着肚子,忍着痛,一边跟我哭这。哎~!你们不知道,当时我心里看真的是五味杂陈,很不好受。”

    张青山三人虽然人人都皱起了眉头,却几乎是整齐划一的点头,又都是仅仅闭嘴,直勾勾地看着胡英杰,等待着听那悲壮的故事。

    此人名叫周波,是八路军一二零师某团二营的一个副班长。

    该营负责阻击鬼子,为主力赢得部署时间。

    战斗一开始,鬼子密集的火炮不间断的覆盖射击就让他们知道了这一仗很难打。可是,因为八路军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以前在跟老蒋打仗时,也经常被老蒋仗着武器先进而挨炸,早就得出了一些躲避炮弹的经验。所以,对于鬼子的炮火打击,虽然比老蒋的要密集得多,时间也长得多,可大家心里早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虽然感觉到鬼子难打,却也没有多少心里负担,老认为等你们炮火过后,你们总要派兵冲锋吧?到那时,咱们再好好地见个真章。

    然而,炮火刚一停,鬼子就嗷嗷叫的蜂拥冲上来。

    双方一开枪,他们立马就被鬼子的单兵素养给吓了一跳……用周波的评价就是‘鬼子反应能力很强,枪法很好’——八路军的新兵想实弹射击,却苦于没子弹。而鬼子的新兵在实弹射击时,想偷个懒都不行,不打满规定的弹药量,是要受到重罚的,而且,打不准也是要受到严惩。两相对比,在射击的整体层面上,优劣一目了然(本人尽量公正的还原真实情况,而不会如神剧那般胡编乱造,那是害人,对国人的未来很不利,也是不尊重历史)。

    别看鬼子蜂拥冲来,看似混乱,可你仔细观察就会惊讶的现,鬼子在相互配合上,做的真的很到位:他们三五成群,既能增加一定的攻击力,又能相互支援。

    好在二营这边也全是经过长期战火考验的一水的老兵,经过一番激战,打退了鬼子的第一波攻击。

    随后,就变成了鬼子先用炮弹轰炸,紧跟着鬼子的步兵冲锋,然后被二营打退。

    这样看似能守到规定的撤退时间,可问题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打仗打的是实力,尤其是经济和工业实力,在这方面,当时我方严重不足。所以,当打退鬼子的第四次冲锋后,大家基本上就没什么弹药了。

    军令大过,规定撤退的时间没到,谁敢撤退?可要不撤退,又没有子弹了,况且,打到现在,二营已经伤亡过半,怎么办?

    就只能采用老办法,跟鬼子进行战场上最为残酷铁血的——白刃战!

    有人,西安路相逢勇者胜!这话的是正确,可问题是,如果狭路相逢的两支队伍都是勇武之士,这个时候,拼的可仅仅是勇气,还有更多的因素,比如武器装备,比如平时的刻苦训练,比如临场挥等等。

    有意把鬼子放进到三十来米后,把最后的子弹和手榴弹一股脑的全打出去,然后,趁着鬼子忙于躲避的机会,二营剩下的战士,包括还能动的伤员,全都拿起武器,大叫着冲了过去,跟鬼子打白刃战!

    鬼子长期在武士道的熏陶下,自然不可能被八路军一冲就溃,相反他们也同样嗷嗷叫着迎了上去。

    两支悍勇的队伍就这样冲撞到一起。

    原本,八路军战士以为,鬼子之所以厉害,仗着的无非是武器先进,平时训练好点而已,而自己这边是有着多年的白刃战传统,拼刺刀的经验可谓极为丰富——跟老蒋打仗的时候,武器不如对方,经济不如对方,战斗的时候,自然就只能从别的方面来弥补,所以,才有了八路军最经典的近战打法‘打到关键时刻,放敌人近身,然后先扔一波手榴弹过去,趁着手榴弹爆炸时尘土飞扬和敌人慌乱躲避而无暇射击的机会,蜂拥冲上去’……‘没有抢,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句歌词唱着觉得轻松,可细细品味一下,就能从中感受到当时游击队员们的无奈和悲愤还有铁血。

    然而,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鬼子的白刃战能力居然这么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