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错综复杂(2 / 2)  锦衣传奇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正德时,镇两广,入掌三千营。

    世宗继位,命掌团营。“大礼。”议起,揣测帝意,首助张璁,于是大得宠幸,督禁军。加至太师。

    郭氏家族,从郭英起,子孙三代与皇室联姻,本是权势显赫的勋臣国戚。

    至郭勋进国公、加太师时,地位和权势达到了顶峰,成为权倾朝野,威福莫比的世家贵族。

    而桂萼。虽然没有这个权倾朝野,而且已经去世,但是他的影响力更是不同反响。

    桂萼字子实,号见山,余江县锦江镇人。

    明正德六年中辛未科进士。历任丹徒、武康、成安等县知县,所经各任都能端正风俗,抑制豪强,政绩颇著。

    嘉靖二年升南京刑部福建司主事。这时嘉靖皇帝朱厚熜因其生父不能受太庙享祀伤透脑筋。桂萼主张在太庙之侧,另建小祠祭祀,使嘉靖争得了面子,又比较好地解决了所谓“统嗣。”问题。

    因此下令晋升桂萼为翰林院学士。

    嘉靖四年升詹事府兼学士,很快再升礼部右侍郎。不久,转左侍郎,旋又晋职礼部尚书、调任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并升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升迁之快,史不多见。或说,他是依靠“议礼猝贵。”

    这是个被嘉靖帝大肆褒奖过的人,嘉靖八年八月,桂萼自请退休,九月复奉召回京,更得嘉靖优遇,称赞他“俊彦宿学。”,赐银质印章两方,一刻“忠诚敬慎。”;另一镌“绳愆匡违。”桂萼于嘉靖九年十二月告老还乡,不久病死私第,朝廷追赐太傅,谥“文襄。”

    谥号“文襄。”……这个评价可是非常高的。

    逸周书·谥法解的记载为“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

    甲胄有劳曰襄。亟征伐。”

    因此授予谥号“文襄。”不仅仅是对文韬的肯定,也是对武略的肯定,这要是传出桂萼居然和叛国案有关,不是直接打嘉靖帝的脸吗?何况,中国已向死者为大,这要是翻出旧案,会不会被士林敌视,也很难讲啊。

    而方献夫也不是个善茬儿。

    方献夫,字叔贤,南海人。弘治十八年,方献夫中进士,任广西某县知县。

    当时朱厚照被孝宗皇帝封王镇守广西,某夜梦自己头戴白巾,便认不祥,众人俱不解其意,厚照终日闷闷不乐。

    方献夫便解释道:“大王头带白布,是当皇帝的征兆,王字头上加个白字,不正是皇帝吗。”?厚照听后十分高兴,不久,弘治驾崩,厚照登基作了武宗皇帝,建号正德。

    武宗皇帝念方献夫在广西解梦之情,忠心有加,便召方献夫进京,辅佐皇朝。

    正德十五年,一日方献夫入朝见武宗皇帝,皇帝见他愁眉不展,便问道:卿家今日何以面色与往日不同呢?方献夫答道:小臣虽在家吃穿不愁,恐防日后子孙不思长进,坐吃山空,破家败业,未能报效国家。我在想这些事啊!

    皇帝问:“那怎么办呢?”

    方献夫道:“若皇帝下诏保证或御笔批示:方家之产业将永不典卖。若有买者斩,若有卖者亦斩,就可以了。

    皇帝答应,即御笔下诏。

    后来,方献夫的子孙恪守家传祖训,勤奋耕读,自食其力,与邻里和睦相处,时为乡里传为美谈。

    嘉靖继位后,为使其母名正言顺作皇太后,欲将其母灵位移入太庙,但一时苦于无人上本保奏。

    时有石湾人霍滔任礼部尚书,深知嘉靖的心思,但欲奏又不敢。

    巧逢方献夫回京上任,霍滔对方献夫说起此事,方献夫劝道:大人为何不上本保奏此事呢?霍滔道:我若上奏时遇皇上大怒,无人保我,怎么办呢?不如你上此本,倘有不测,我可保你。

    方献夫便即日上朝奏请把嘉靖母亲灵位移入太庙。嘉靖听后十分欢喜地说:论才智没有人比得上你!遂封方献夫为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

    更重要的是,他是阳明先生王守仁的学生,王派学说的重要人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