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聪明的外交(3 / 3)  穿越清朝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的宿敌法国。这本来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但在一手签订这份条约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后。局势有了稍稍的变化,在亚历山大二世以前地每一任沙皇都秉承着与德国亲近的外交政策,罗曼诺夫王朝的历代沙皇连续迎娶了九位德国公主,这本身是三帝同盟的基础之一。然而,继承亚历山大二世帝位的亚历山大三世本却迎娶了一位丹麦妻子。在来自丹麦地妻子的影响下(其时丹麦在普丹战争中失败,被迫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对俾斯麦及威廉一世的德国产生反感。加之德、奥、意秘密召开的两次地中海会议,在对巴尔干、小亚细亚和北非的势力瓜分从根本上侵害了俄国地利益,使得原本稳固地同盟出现了裂痕。最终。俄国拒绝签订再保障条约。而被孤立绝望的法国拉拢了过去。如果历史真地按照这样发展,俄国将很有可能改变他现在的扩张方向。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巴尔干的争夺上来,这样必然使英国大松一口气,而且因为中国的关系,英法在中南半岛没有了矛盾,两国提前走到了一起,英国也甚至有可能联合俄国从南北两个方向上瓜分中国,就像历史上他们曾经秘密筹划的那样,长江流域归英国,长城以北归俄国。

    这样的事情对中国自然是大大的不利,关绪清出访德国的主要目之一就是希望能在这件事情上想一些办法。其他人去都不合适,唯有他自己,即明白其中的关窍,说话又足够份量。

    此时关绪清身着龙袍,独自一人屹立在“镇远”号的舰桥上,任由海风吹得衣角猎猎作响。虽然已经是北洋舰队最大的军舰,但在狂躁的大海面前依然颠簸的很厉害,不要说随关绪清一起出访的皇后和一些官员,就是北洋海军学堂新毕业的几个海军军官也吐得厉害。但关绪清却仿佛没事人一样,让镇远舰自邓世昌以下都倍感佩服,一代圣君就是有过人之处。

    关绪清是从京城坐火车到塘沽上船的。如今满洲铁路(从北京到齐齐哈尔)、南满铁路(奉天到旅顺)、京浦铁路、京汉铁路、陇海铁路、沪杭铁路都已经修通,在德国工程师鲍宁主持设计下,中国在长江上建起了第一座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双用桥,江宁长江大桥,加上一些还没有并入大铁路网的地区性铁路,如:衡粤铁路(广州到衡阳)、粤南铁路(从广州到潮州)、川西铁路(从成都到绵竹)等等,大清的实际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日本和印度,位居亚洲第一。

    除了这些,计划中已经从广州府修到湖南衡州府的粤汉铁路也将于两三年内通车,届时不仅武昌和汉口之间将建起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长江大桥,中国也将拥有第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而贯穿西南四省湘缅铁路(从长沙到仰光)和经广西进入安南的南疆铁路(从长沙到西贡)也已经破土动工。这两条铁路修建的意义自不用说,两越与缅甸都是新近收回的土地。因为就历史上看,两个地区也属于不服王化地边疆地区,加之近两百年几乎没有受到中央的控制,所以这里的地方分裂势力还是很大的。

    因而关绪清采取了大量的安定和同化措施,除了在两越开府建省、在缅甸设置驻缅大臣,在两地强制实行了汉语和汉字普及,还迁移了大量百姓以改变两地的人口结构。这自然触动了如安南旧王室、缅甸各族土司等地方势力的固有利益。两地这些年冲突时有发生,越南还爆发了由原安南亲王阮时恩领导地叛乱,幸亏刘永福处置及时,借用驻岘港水师地力量,一举剿灭了匪首,才没有酿成大祸。这样看,两地社会动荡是毋庸置疑的,一支有力的军队。无疑是短时间内压服这样反抗情绪的最佳手段。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如果处处都需要重兵驻守,即使养上一千万军队也不够,而国家现在正是大力发展经济,追赶欧美列强的时候,养这么多兵无疑是不现实的。因而,一条可以随时调集大量兵力的铁路线便成了解决方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