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龙之子(2 / 3)  魅影迷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老五狻猊(suan’ni),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老六赑屃(bixi),又名龟趺、霸下、填下。貌似龟而好负重,有齿,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其背亦负以重物,在多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墙头装饰,属灵禽祥兽。李东阳《怀麓堂集》中说它为九子之长。

    老七狴犴(bi’an),又名宪章,传说中的兽名。形似虎,狴犴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

    老八负屃(fuxi),一般至于碑顶。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

    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老九螭吻/鸱尾(chien/chiei),一般被认为是龙的第九子。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我一口气将这九种神兽数完,长长的输了一口气。因为每讲一种。我脑海中都会浮现相应的形象。之所以会记忆的这么清晰,也是因为那是有一次和多多一起出去旅游。这一个景点里有这些东西的雕刻。那时候,我们还专门用一天的时间来研究彼此的不同。再加之《山海经》中亦有详细的记载,更是让我了然在胸。

    老鬼说:“等会儿,让我缕缕,有点多!”

    说完,老鬼便自顾自在那默念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对我说:“好了,你继续!”

    我接着说:“另有出自明朝李东阳《怀麓堂集》的排序为:老大赑屃、老二螭吻、老三蒲牢、老四狴犴、老五饕餮(taotie)、老六蚣蝮(baxia)、老七睚眦、老八狻猊、老九椒图。

    这里,有几种是和前者一样,只不过排行顺序不一样。但那不是重点,重点是几种没有见过的东西。就比如:饕餮(taotie)、蚣蝮(gongfu)、椒图。

    饕餮,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也是龙生九子之一。‘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这点和老鬼很像。”

    老鬼听我就此踩他,立刻还击道:“去你大爷的!”

    我没有理会他,继续说道:“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活活被撑死。因此,它也是‘贪欲’的象征。

    蚣蝮(gongfu),相传是龙生九子之一,生性好水。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是古桥的守护神。在很多桥梁上都雕有趴蝮,造型非常优美。

    椒图,龙生九子中最小的儿子,俗称‘老幺’。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一般古代铺首衔环的,就是其形象。

    除此之外,还有的说法还把螭、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螭(chi),或称‘螭首’。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一种没有角的龙。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有说是‘龙属’、‘龙子’或‘雌龙’,即母龙。其祖先为‘山林异气所生’,色黄、无角、兽形。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活两千年。是中国古籍中多有记载,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古人把麒麟称为‘仁兽﹑瑞兽’。

    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合称‘麒麟’。它是吉祥神兽,象征太平、长寿。麒麟和貔貅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制成各种饰物和摆件用于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

    麒麟是龙头,马身,牛尾,鱼鳞。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它的综合面不及龙、凤那么广泛,不过名气也不算小。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亦作骐驎。

    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传说麒麟会给人们带来儿子,使家族兴旺。传说中孔子的母亲生孔子前曾有麒麟现身。明朝时郑和的船队航行到东非,曾带两只长颈鹿回到北京,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来表明自己施政的伟大。

    犼(hou),俗称为‘望天吼或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