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风景独好(2 / 2)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业体系,其次是放宽了工业进入门槛,使得大量资本可以更轻松的进入工业领域。

    第二项措施是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提高工业生产率。从1914年至1919年,中国政府在新机器使用和技术管理方面的投入,超过了前20年的总和。例如钢铁工业广泛采用连续轧钢机,生产效率提高40至50倍;建筑业采用了电动工具、水泥搅拌机、传送带等新式机械。同样的建筑施工时间缩短60%以上。六年中,中国制造业中每个工人每个工时的产量提高了32%。整个工业生产率提高了40%。流水线生产模式已经占整个工业的70%。

    到1919年,中国钢和生铁产量分别达到6000万吨和4300万吨,比1914年增长了6倍和7.5倍;煤炭产量从战前地2.5亿吨增加到6.5亿吨,增长了2.7倍;石油产量高达2.31亿桶(约为3300万吨),比战前增长了2.2倍;汽车保有量从120万辆增加到1100万辆,增长了9倍以上。

    战时大起战后大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且无序地高速发展往往容易埋下经济危机地种子。为了应对战后的经济回落和避免产生过大的泡沫,中华帝国政府在战时采取了一种被袁世凯称为“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对资本市场的调控和引导,让国有资本占据大部分重工业,而轻工业和商业主要由民营资本发展。同时。适当的调节贷款利率,让资本流向中国薄弱的工业领域,避免某些行业过剩投资的现象。

    同时,为了保证工业和的高速发展,帝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