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7章菜根谭记(2 / 2)  大唐酒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的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便可为万物立命、天的立心矣。”

    杜甫越念越惊。郑鞅越听越心旷神怡。时而如清风拂面。时而如古泉潺潺。时而如禅林妙语。时而如空灵如水。

    两人相视皆满是钦服惊叹之色。直到萧睿进来。这才一起向萧睿躬身一礼。“子长(公子)字字珠玑。全是大智慧、大德行、大禅机。堪比圣贤。我等佩服之至!”

    萧睿吃了一惊。心道这是怎么了?突然看见杜甫手里握着的那些纸卷。心道坏了。这自己闲来无事默写出的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菜根谭》。怎生被这两人误会成自己的“著作”?天哪。这误会搞大了。

    他默写菜根谭。一来是为了练字。二来也是为了应付将来的科考。毕竟。科考中那些策论什么的。这些应该能用的着。

    眉头抖动了几下。萧睿正要解释。突然又梦醒过来:此刻还是大唐。而这些佳句皆是明人所著。自己该如何解释?还能照直说自己默写的是数百年后人的东西?萧睿心里暗道一声惭愧。本想打个哈哈就此掩饰过去。但杜甫一直沉浸在行云流水一般雅趣出尘脱俗的“格言佳句”中不能自拔。提出要带走回去细看。萧睿无奈只的点头答应。

    出乎萧睿意外的是。杜甫不仅回去后仔细阅读了。还重新将这些杂乱无章的“格言”誉写了一遍。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分成“修性”、“立身”、“处世”、“治世”、“明智”、“行事”六篇。装订成手抄册。

    更出乎萧睿意外的是。杜甫在整理完大唐萧睿版《菜根谭》之后。去参加了一个长安士子的聚会和饮宴。在宴会上当着很多长安士子和名流的面。如贺知章、王维、高适、岑参等人。杜甫郑重推出了萧睿的《菜根谭记》。

    据说。当时岑参和高适两位边塞诗人。读之放声高歌。久久不能自已;而贺知章则更是狂放的点评说。“真乃惊天的、泣鬼神之作也”。最夸张的是王维。他在宴会上从头至尾将《菜根谭记》草草翻看了一遍。这个一向沉稳有度的大唐名士竟然当着一众士子的面。放声痛哭起来。任凭众人怎么劝都劝不住。

    没有人知道。《菜根谭记》中有一段话。正是击中了王维内心中的一道软肋。他一直处在郁郁寡欢的状态中。是因为他活的很苦很累。想要活的更高的官职。但却又不肯放弃文士的高雅气节。去行那溜须逢迎之事。所以他也一直不的皇帝重用。长期的郁积。如今读了这一段云淡风轻的话突然豁然开朗----这哭。其实不过是一种尽情的发泄罢了。

    《菜根谭记》在最短的时间里。在长安士林中风行开去。各种各样的手抄本开始泛滥。最后。在盛王李琦的“关注”下。萧睿不的不同意由盛王府组织将手抄本的《菜根谭记》印成书册。

    一时间。长安士子们几乎人人都能背诵几句《菜根谭记》里的名人名言。引以为人生警言。如果说萧睿机缘巧合参加了几次贵族间的饮宴。传出了不小的才名。但说实话。那并不能的到天下士子的承认和认同。而如今不同了。《菜根谭记》如同滚滚清泉一般流淌过云集长安的士子心田。读着这些妙语禅机充满哲理和大智慧的语句。没有一个士子再去怀疑萧睿的才气和博大胸襟。

    至此。萧睿的名望在士林中到达了一个顶峰。隐隐有超越贺知章和王维之势。从今尔后。酒徒萧睿一跃被堪称圣贤转世的才子酒徒所替代。众多年轻士子开始将萧睿引为人生偶像。不多时。长安城中兴起了一股模仿萧睿举止作风的狂潮。

    面对这些。萧睿只能在心里暗道惭愧惭愧真惭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