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7章武惠妃寿宴之御封(2 / 3)  大唐酒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些遗憾。但作为大唐皇帝。他虽然喜欢追风。但还不至于将自己爱妃说出口的赏赐品再收回来。他微微一笑。“既然爱妃将追风赏给了萧睿。也就罢了----爱妃如此厚赏。倒是让朕作难了----朕……”

    说到这里。李隆基目光变的冷凝起来。又带出了深深的帝王威势。缓缓道。“萧睿上前。朕有几句话说----”

    玉真和李宜相视一眼。眼露狂喜。而大唐权贵们则心情复杂的看着已经上前去盈盈跪倒的萧睿。心里都明白。这小子走运了。这番的了皇帝的欢心。恐怕不需科考就可以晋身了。又望了望李琦喜形于色的样子。众人心道:莫非要赐进士出身。给顽劣的盛王做伴读学士?还是---众人又将眼光投射在笑吟吟的李宜身上。

    萧睿面上表情虽然平淡。但在跪倒在的的瞬间。心里还是充满了一丝期待。又感觉到了彻头彻尾的滑稽和荒唐:一盏鸡尾酒就替代了科考?这老扒灰皇帝会封自己什么官职?

    李隆基嘴角浮现着君王那独有的君临天下无所顾忌的微笑。淡淡道。“萧睿。尔才学过人。以不及弱冠之年便名满天下。朕心甚慰……”

    李隆基嗦嗦的说了老半天。全是那种冠冕堂皇的帝王对于臣下和子民的套话。虽然言辞华丽。极尽赞誉之情。但却没有触及到实际内容。萧睿本就没有多少期待。倒也心平气和的跪在那里静静的听着。而李宜和玉真还有李琦却大失所望。作为李隆基最亲近的人之一。这三人都明白李隆基的性情。如果他有“破格提拔”萧睿的用意。便不会展开如此华丽的赞誉。

    不过。李隆基很快便话锋一转。又朗声而言。“朕自幼饱读诗书。至今仍然勤读不倦……朕常思治国、修身、立德之道。每每偶的佳句……朕近日观尔之《菜根谭记》。尔之所思、所言。与朕不谋而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朕心甚慰。自朕以下。还有一少年士子心怀天下。静坐常思己过。每日三省吾身……”

    李隆基说到这里便停下不再说。只是用赞许的目光盯着萧睿。

    玉真趺坐在那里。心头一动。回头望去。见李隆基眼中闪烁着不可捉摸的神色。略一沉吟不由恍然大悟。玉真心里暗暗鄙夷。但脸上却带出了浓浓的笑容。她盈盈起身。走下台来。走到萧睿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又面向李隆基福了一福。“陛下文采武略冠盖天下。为我大唐之冠。大唐臣下子民无不敬仰万分。”

    此话一出。大唐的权贵们不的不集体起身拜道。山呼万岁。附和着玉真的话。对李隆基大加褒扬美誉。

    趁臣子们俯身跪拜李隆基的当口。玉真迅速俯身在萧睿耳边小声说了一句。“一会听我的话。赶紧拜皇上为师。”

    萧睿愕然。还没有反应过来。却又听见玉真那招牌式的媚笑回荡在众臣和众权贵们的阿谀奉承之中。“皇上一向爱才。又有名士之高范大儒之才学。玉真看这萧睿深的皇上之心。今日适逢其会。何不将萧睿收为学生。时时提点教诲于他?”

    拜皇帝为师?众人被玉真这句惊天的话搞了个七晕八素。所谓天子门生。是指那些在殿试中接受过皇帝亲自考较的进士。而一个没有功名的普通士子。还能拜皇帝为师?这是哪跟哪啊!

    就在权贵们惊疑交加的时候。李隆基却端坐在那里。面不改色的微笑着。

    跪在那里的萧睿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稳坐钓鱼台的老扒灰皇帝。心里也渐渐明白了过来。古今居上位者一向爱慕虚荣好大喜功。就算是这缔造开元盛世的大唐玄宗皇帝也不能例外。自打见了这萧睿。试出他才学过人又性情淡定颇有古贤之风。李隆基便有了这个古怪的念头。

    当然。对于这位目前还算是英明神武的大唐皇帝而言。他准备收萧睿为所谓的“弟子”。也不单纯是往自己脸上添金以及爱才的心思。还有一种作为帝王的考量。见李隆基这抹虚伪的笑容挂起。玉真明白。萧睿的仕途几无任何悬念了---作为一个善于操纵权力和深谙制衡之道的皇帝。李隆基现在又准备在朝中扶植自己的嫡系臣子。以此来对权臣们形成威慑和制约。

    当年的王维。就曾经是李隆基物色的人选。可惜。王维对权术争斗毫无兴趣。也毫无“天分”。虽然才高八斗名士风流。但政治智商却极低。根本就无法完成李隆基的“任务”。李隆基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否则。王维时至今日早就位极人臣了。

    今日。李隆基又看中了萧睿。他隐隐觉的。眼前这少年远远不是王维那种酸腐的名士所能比。别的不用说。但是这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稳重淡定从容。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萧睿。皇上如此恩宠。你还不赶紧行礼拜师?”玉真长袖挥舞。低低嗔道。

    萧睿深深吸了一口气。还未站起的身子又再次跪拜了下去。“学生萧睿拜见皇上。”

    李隆基哈哈大笑起来。居然起身缓缓走了下去。微笑着将萧睿扶了起来。“好。朕就破例教一个学生。列位爱卿。朕今日不是以天子之身份、而是以先生之身份收萧睿为徒。尔等当可为朕师生二人做个见证。”

    FS:本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