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七十三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2 / 2)  棋魔前传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解这首诗的意思。”

    朴在熙是曾经长驻中国的新闻记者,汉语水平之高,甚至比一般中国的大学生都强,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曾经下过不少功夫,这首唐诗恰恰是他研究过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的表面意思是: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则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而是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保家卫国的宏伟壮志。”

    朴在熙怕金灿宇听不明白,解释的非常详细。

    “果然是好诗句。经您这一解释,我也有一种热血沸腾,想要上马战斗的感觉。”金灿宇叹道:流传千年的古代经典诗词力量就是这么大,即便是他这种一次听到的异国年轻人,也一样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那种壮丽雄浑的悲壮画面。

    “诗句当然是好诗句,只不过‘臭棋杀手’此时拿出却另有深意,因为对他而言,你就是西北胡虏,而他则是百战沙场的戍边将士,他要做的,就是把你这个‘楼兰’破掉,而且是不破不还!”

    朴在熙正色说道。

    [记住网址: 三五中文网]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