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七章:谈笑之间(2 / 4)  诛魂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大人所统帅!”老孙头眼睛微微眯起,饶有兴致地回忆着过去的事情。

    “韩啸?护国公韩啸?”一名年轻的军士惊呼道,“我听说过他,打小我就知道韩啸是个了不起的传奇人物!”

    “呵呵,不得不承认这个韩啸绝对是个传奇人物!”老孙头点头笑道,“他其实比我大不了几岁,可当时我只不过是个被逼无奈才投军的乞丐,而韩啸那时候就已经是名震圣域的护国大将军了!圣域的七个官职分为皇、王、公、侯、臣、府、吏,那时候韩啸还是侯爷,并没有列入‘公’位,而被封为护国公也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但人和人的确不能比,韩啸修炼天赋在那一辈人绝对算是凤毛菱角,带兵打仗的本事更是无人能及,要不然领皇也绝对不会如此器重一个外姓人!”

    听到老孙头这话,周围的十几个军士全都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那蓝大人呢?蓝大人当时是什么?”一个好事的军士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蓝大人那时候是蓝字营的统兵将军,所谓文臣称‘臣’,武臣称‘将’,所以那个时候蓝世勋大人还位列于臣位之中,比今日的褚凌天大人的官职还要低上一级!”老孙头越说越得意,尤其是看到周围的军士那些津津有味的眼神时,那种满足感更是不言而喻,“而当时褚凌天大人就已经是蓝大人的亲信副将了!蓝大人也是旷世奇才,他比韩啸要年轻一些,一生经历也是颇为传奇,即便说是平步青云也不足为过。蓝大人统兵的本事不亚于韩啸,再加上当时韩啸功高震主,领皇将其封为护国公之后,更是处处提防着韩啸但却又苦于身边无良将可用,因此又不得不依仗韩啸,而这个时候蓝大人的出现,就成了领皇钳制韩啸的有力法宝,自此之后蓝大人带兵的时间要远多于韩啸,而在领皇的有意栽培之下,蓝大人自然扶摇直上,从臣位做到侯位,一直到大约十年前的卓狼之难爆发,卓狼草原十八部落一夜之间被兽族血洗,就连韩啸的精锐大军谢字营也抗衡不住兽族的黑甲军,以至于全军覆没,而正值北疆危难之际,蓝大人真正能与韩啸平起平坐的绝佳机会也就来了!”

    “我知道!蓝大人带兵击退了兽族大军,平定了卓狼草原之乱,继而一战功成,被领皇正式册封为镇北公,与韩啸、谦一起列于三公之位!”一名年轻的军士激动地呼喊道,“这件事整个圣域怕是没有人不知道了!”

    “不错!”老孙头得意地点了点头,“蓝大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他的亲信褚凌天将军的地位也自然是水涨船高,这也是北疆大营为何会誓死效忠蓝大人的原由!至于马如风此人,倒也是勇猛无敌,阵前屡屡挥着板斧孤身一人直接杀入敌方腹地,直接斩获敌首,这才会被褚将军看上,步步提拔,一直到成为今日的副将军!”

    “那老孙头你呢?怎么投军比你要晚的马如风都做到了副将军的宝座上,而你却依旧只是个守门的百户长呢?”年轻的军士们故意逗趣道。

    “你们这么年轻,还有一腔热血希望能杀敌建功,然后封侯拜将,我都明白!”老孙头一脸唏嘘地说道,“不过老子作为过来人也要劝告你们一句,当年和我同辈的军士足有两三万人之多,如今封侯拜将也只有褚凌天一个,晋升提拔为总千户的也不过数十人,甚至如今还活着的加在一起也不过几百人而已,你们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十几个军士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

    “兵勇虽多,勇猛者也不少,文武双全的也有一大批,但最终绝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将军!”老孙头颇有感悟地说道,“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若没有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用尸体铺路,那又岂会有今日的韩啸和蓝世勋?你们想成为下一个韩啸、下一个蓝世勋没有错,但前提是你们自己要有他们那样的本事才行!”

    “那谦呢?”一名军士不服气地嘟囔道,“传说谦手无缚鸡之力,莫说是上阵杀敌了,就连提刀怕是都费劲,他又凭什么能位列三公?”

    “凭什么?凭脑子!”老孙头冷哼道,“你们知道个屁,谦走的路与韩啸和蓝世勋不同,人家是玩脑子,玩权谋的,是领皇身边的第一智囊,就如同如今范江副将军在北疆大营之中的地位一样!有件事不知是真是假,今日老孙头我说了你们全当做听了一个笑话,明天一早我可不承认是我说的啊!”

    “什么事这么神秘,快说说!”

    “我告诉你们!传说早年前圣域的四大圣王并非是定居于东南西北四地,而是和领皇一样同住于圣域皇城之内!”老孙头一脸神秘地说道,“但是四大圣王同为皇族血亲,他们之中自然有人会对皇位有所窥伺,尤其是……”老孙头的话说到这里不禁左右环顾了一下,继而再度将声音压低了几分,“尤其是圣东王炎敕,他比如今的领皇炎崇要大上几岁,算起来他应该是皇族这一辈的长子嫡亲,但最后却是炎崇坐上了领皇之位,你们想想其他的圣王又岂能心甘情愿?正所谓卧榻之旁又岂容他人酣睡?领皇炎崇也是为此苦恼不已,即便身在皇城金殿,也处处提心吊胆,随时提防着有人暗杀他!而正在这个时候,谦出现了,他巧设妙计,非但一步步瓦解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