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08 关宁锦防线的前世今生】(3 / 7)  明鹿鼎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垣建堡”,在开铁溃败后接手烂摊子的熊廷弼力主对后金采取守势,整顿防务,很快就稳定了局势。

    熊廷弼的坚守防御战略,使得后金无法发挥自己作战的优势。后来袁崇焕搞的凭坚城用大炮策略就是吸取了这一战略的积极因素。

    为了配合熊廷弼,天启皇帝和北京的廷臣们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经略辽东等处军务,驻山海关。

    偏偏又任命了王化贞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事务,治广宁,受经略节制。

    一番布置之后,还是能看出来此时的明廷仍具有相当的战略布局能力。

    朝廷多方筹措之下,给熊廷弼带来了二十六万的兵力,加上原有的士兵,接近熊廷弼需求的30万。

    其中在广宁就驻扎了12万人,所以这个时候驻守的广宁的巡抚王化贞的角色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因为辽东巡抚是挂赞理军务的。

    这个时候的明廷财政已经相当吃紧,国库空虚,于是就加征地亩银,并将两淮、两浙岁入824060余两白银由各边真“自运自催”解用。

    其他诸如战马、粮草、兵器、甲杖等所需要的数量,都按照熊廷弼提报的数量来准备发放。

    此外,硝黄火药、解至广宁的就有214060斤。

    总理户、兵部、工部的王在晋后来讥讽熊廷弼说:“彼时经臣如骄子,无求不遂”,天启皇帝和大臣们对熊廷弼的信任与支持在这个时候是无以复加的。

    临出发前,天启皇帝给了他一道敕书,这是一道新敕书,按惯例,督抚就任以后,要么给旨“依原敕照行”,要么重新给个新的。

    熊拿到的这道,牛叉到底,因为副总兵以下先斩后奏。又从京营里面给熊精心挑选了5000名士兵和6000匹战马,护送熊上任。

    皇帝让大臣们在城外送行,并且赐宴,这种特殊的荣誉十分罕见,也表明天启皇帝对辽东局势的高度重视。

    这番布置时,辽左的局势已经不容乐观,努尔哈赤丝毫不掩饰自己想要继续进兵广宁的意图,虽然期间被汉民暴动耽误了时间,但是洒在前线的哨探夜不收们不断往后方传递同一个消息:老奴要来打广宁。

    结果熊廷弼和王化贞两个人搞翻脸了。

    熊廷弼和王为什么原因翻脸。

    王化贞作为辽东巡抚赞理军务,前线的最高指挥官。

    王化贞是主张出城野战硬钢,钢正面的,说不打就没有守的条件。

    老熊一听就懵了,感觉被朝廷戏耍了,给自己派这么个玩意来搭档。

    熊廷弼说:守就是为了战,现在连番失利,人饥马疲,连防守都十分困难,人心又惊疑不定,你凭什么出去跟女真打正面。

    王化贞:就是因为这样,守城的条件差点,老子的策略是以战代守。

    熊廷弼: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现在整体局势这么差,转输粮草都那么困难,既然你要硬肛,就应该考虑如何保证粮食供应的问题。

    王化贞:我的兵马一旦渡过辽河,海州囤积的粮食那还不都是我的?呵呵。

    熊廷弼:就算你过了河,也要考虑到如何防守女真兵的攻击,假如出现了危险的情况,应该如何支援。

    王化贞:等我攻下牛庄,那里的人一定会响应我,肯定会有人抓住叛将来投降我,担心个什么。

    王化贞这个人刚愎自用,向来不懂军事,还喜欢吹牛。他甚至独出心裁的提出要以投降后金的李永芳为内应,找察哈尔部林丹汗借兵四十万,实行内外夹攻之术。这种荒唐可笑的策略,他还真的实施了,多次派人去招抚李永芳。

    结果反被李永芳策反了王化贞的心腹部将孙得功。

    孙得功此时也是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摊上这么个智商的上级,还不如投降了事。

    王化贞把饷银用来施行他的结连西蒙古策略,却不给在前线时刻准备作战的士兵,而且只要有风吹草动,就催促士兵们出城列阵,等到士兵们都出了城,却看不到所谓的察哈尔部士兵来支援。

    天启元年七月,王化贞派遣毛文龙袭击了镇江,然后立马新报告到朝廷,大吹大擂,搞得一脸懵的大臣们都认为是炸天的胜利,于是兵部开始催促熊廷弼赶紧带兵出山海关,去支援老王。

    没办法的熊廷弼只能率军驻扎到距离广宁120里的右屯卫,然后也开始写报告:“按照我的策略,所有的布置还没有全部落实,王化贞太急躁了,搞得女真疯狂报复,屠戮了四卫的百姓,那些准备响应朝廷的义军之心都被丧失殆尽,你们居然还听他吹的奇功?”

    经抚不和,两人越吵越凶,越凶越吵,开会的时候边将们都同意熊廷弼的主张。

    王化贞就跟他吵,吵急眼,熊廷弼就写报告撅王化贞。

    王化贞跟朝廷许诺,秋天吃饼之前,你们在家里躺着听老子的捷报吧。

    结果一年的时间里,王化贞五次进兵,没有一次成功。

    熊廷弼写报告说:“明谕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