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花萼相辉(6 / 8)  簪中录4·芙蓉旧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如何才好。听到黄梓瑕的话,他才在寒风之中微微一凛,回过神来,缓缓转头看她。

    她低声说:“下面,没有鄂王李润的尸身。”

    李舒白睫毛一颤,立即转身,大步走到栏杆边向下看去。

    栏杆上积了薄薄的雪,除了两个脚印之外,其余一无所有。他们越过栏杆向下看,翔鸾阁下大片空地,左右御林军在大块青石板地上搜寻着。然而别说尸身了,就连一滴血都没有看见。

    李舒白收回目光,与黄梓瑕对望。

    两人都想起了,李润在跳下去时说的那句话——

    若上天有灵,我必将尸解飞升,佑我李氏皇族万年不灭!

    沿着长长的龙尾道向下,含元殿前后左右俱是大片广阔的平地,由大块打磨光滑的青石铺设。为了展现大明宫的宏伟辽阔,除了道旁的石灯笼之外,没有陈设任何其余东西。

    然而,就在这样没有任何阻挡的地方,他们上百人眼看着从翔鸾阁上跃下的鄂王李润,却并没有落到下面的地上。

    从翔鸾阁到地面,五丈的距离,他仿佛消失在半空,无声无息,犹如一片微尘飞逝,烟云离散。

    黄梓瑕跟在李舒白的身后,两人疾步走下龙尾道,在翔鸾阁下的广袤平地上,看见骚动慌乱的人群。

    遍地都是李润撒落的字条,有些被众人踩在了雪泥之中,也有些正被人拿起,仔细端详着上面的字迹。有人辨认出了字迹,却只赶紧把字条丢掉,谁都不敢念出声。

    黄梓瑕弯腰捡起一张字条,拿在手中,迎着旁边跳动燃烧的松把火光,看了一眼。

    细长的字条上,窄窄一条字迹,凌乱的十二个字——

    大唐必亡 朝野动乱 祸起夔王

    是他们曾在鄂王府的小殿中见过的,被陈太妃刻在檀木桌上的那些字。

    鄂王李润竟将它临摹了无数份,在此时撒向宫中。

    她心口急剧跳动,手也忍不住颤抖起来。她转头看见站在身后的李舒白,他的目光定在这张纸条之上,神情沉郁。

    她将这张字条塞进袖口,无能为力地看着其他字条被夜风吹动,弥散在整个大明宫中。

    旁边有人低声嘀咕着:“难道,鄂王舍身为社稷,所以太祖太宗显灵,真的在半空中升仙了?”

    旁人赶紧悄悄以手肘撞了他一下,他立即闭嘴,不敢再说了。

    王蕴过来见过李舒白,目光在他身后的黄梓瑕身上扫了一眼,神情略有僵硬,说:“下官并未找到鄂王的踪迹。”

    李舒白环视四周,问:“当时在这边当值的御林军呢?”

    “当时这边……并无御林军把守。”王蕴皱眉道,“虽然依律是要守卫的,但这边高台离地面足有五丈,又无出入口,绝不可能有人上下的,守在下面又有何用呢?所以制度名存实亡,几十年沿例而来,都没有人在这边看守。今晚御林军也都把守在龙尾道及各出入口,并没有派人手在这里。”

    李舒白举目四望,又问:“你是第一个到来的人?”

    “是,我领着众人过来时,这边大片空地之上,薄薄的积雪完好无缺,别说鄂王的身体,连脚印也不曾有半个。”

    跟在王蕴身后的御林军众人也都纷纷附和,保证当时雪上没有任何痕迹。

    黄梓瑕在平台下抬头看上面,翔鸾阁已经亮起了灯火,五丈高的台阙,墙壁光滑,附着一些均匀细碎的雪花,没有留下任何刮擦过的迹象。

    皇帝已经到来,他站在鄂王李润跳下的地方,往下俯视。

    李舒白的目光,与他不偏不倚对上。高远的灯火照亮了皇帝面容上的阴鸷,跳动的火光扭曲了他的容颜,让他在一瞬间,如同阴沉可怖的神魔,俯瞰整个宫城。

    三更鼓响彻整个长安城。

    冬至夜已经过去,凌晨时分,所有的车马离开了大明宫。

    李舒白与黄梓瑕坐在马车之内,车内点了琉璃灯,在马车的行进中微微晃动,光芒摇曳不定。

    黄梓瑕靠在车壁上,望着李舒白。耳边只有马车上的金铃发出轻微而机械的声音,其余,便是长安城入夜的死寂。她觉得自己该说些什么打破这寂静,却又不知自己能说什么,只好沉默望着李舒白,让灯火在他们两人身上投下浓重阴影。

    “该来则来,无处可避。不是吗?”李舒白的声音,终于低低响起,依然是那种清冷得几乎显得漠然的嗓音,低沉而平静,“只是,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是他首先给了我这致命一击。”

    “我想,或许这并不是出于鄂王的本心。”黄梓瑕将那张字条从袖中取出,仔细端详着,缓缓说道,“不久前,鄂王还托王爷帮他查陈太妃的事情,若他早已设计好对王爷下手,又怎么会在当时便提起此事,打草惊蛇,让我们及早防备呢?”

    李舒白点头,默然道:“是,大约我们想法一样,七弟或许是和禹宣一样,中了摄魂术。然而……是谁敢以鄂王为刃,用于伤我?”

    黄梓瑕望着他,却不说话。

    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