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章 各有打算(2 / 4)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番,布置防务,去之前特意拉上龚春台,

    是找个土著做翻译,向羊楼司附近的居民仔细讨教:

    现在,吴振汉已完成了视察,正向岳州城返回,不过山道难行,路途遥远,当天是不能回城里的,路上得在村庄打尖。

    来的时候就在那座小山村住过一晚,村民很好客,吴振汉本打算回城时再住一晚,但等他们到了地方一看,这才发现那座小山村已住满了人,而且也是一群军人,不过却不是共和军和湘北革命军的人马。

    这支抢占了小山村的队伍是共进会的人马,是扛着红底十八星旗的“革命联军”。

    这支部队人数不少,一千多人,不可能都住在村子里,村里住的是军官和参谋以及他们的马,士兵们则在村前地山脚下搭窝棚。

    已是晚饭钟点,士兵们正在埋锅造饭,锅里的食材也不过是包谷粥拌青菜,几堆篝火上架着几只山鸡,烤得油光喷香,但显然不是为士兵们准备的。

    村口的哨兵远远望见另一支人马过来,连忙派人回村报告,同时拦下吴振汉等人。

    不多时,村里走来几名军官,前头的马还扛着面十八星旗。

    那领队的军官吴振汉倒是认识,只是觉得很奇怪,因为那人以前曾到岳州司令部兜售过布匹,是个布商,不知什么时候竟也成了革命军队的军官,而且看起来官还不小。

    “周海山,你什么时候也当官了?架子还不小呢,走这么几步路还叫人给你扛旗。”春台的一个马~倒不似吴振汉那般谨慎,见到迎面走来地几个军官中有熟人,于是大大咧咧的走上前打招呼。

    那周海山倒没有生气,只是“嘿嘿”一笑,说道:“兄弟前段日子在长沙入了共进会,现在是革命干部,标统。”

    吴振汉跳下骡子,踢了踢有些麻木地腿,走上前看了看周海山的军装,却是湖南巡防营的号褂,一顶黑色礼帽不伦不类的戴在头上,实在有些滑稽,只有那腰带上别着的一杆铜帽短枪才稍喂他看上去像个军人。至于其他地军官,也多半是这副打扮,那些士兵则连号褂都没有,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扛着五花八门地武器,其中以冷兵器居多,村口的石碾旁倒是架了两门锈歼斑的铁炮,从那古朴的式样来看,只怕也是当年湘军跟太平军打仗时用过的。

    “周标统,如果没有记错,你是焦达峰的同乡吧?”吴振汉问道。

    “吴司令好记性。不过兄弟当官可不是走得老乡路子,兄弟把这趟贩布地银子都捐了出来助军,又拉了一千多号好汉,这才当了标统,好歹这也是正经出身。”周海山得意洋洋的说道。

    吴振汉和春台并没有表示出太大地惊讶∩于共进会财政紧张,现在正在四处劝人“捐饷助军”,作为交换,共进会给那些捐了银子的人官做,通臣是武官,不过这麾下地队伍可得自己拉,人数越多官越大,拉一百人就是队官,拉三百人就是管带,这眼前的周海山自己拉起来一千多号人,便成了标统了,共进会再派几个参谋过来,这就算是湖南地革命军队了。

    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实际上就连东南的同盟会、光复会武装也多半采用的是这个办法,此举不仅可以筹措经费,而且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充军事量,至于这样的军队能不能打仗,却是没人在乎,反正现在大的战事已经平息,而且有共和军充当中流砥柱,众人也就乐得逍遥。

    周海山的部队就是湖南的“革命联军”,算是共进会的嫡系人马,除此之外,湖南目前还有一支人马,叫“巡防军”,不过共进会指挥不动,因为那支人马是原清军巡防营改编而成,掌握在原清军统领手中,是湖南立宪派的军事支柱。

    当初攻占长沙的时候,吴振汉曾对联合作战的共进会干部建议,在军政府里完全屏弃旧式人物,将实权抓在革命者手里,但这个建议没被接受,为了尽快掌握湖南省政,赶上湖北革命进度,共进会采取的是来者不拒的立场,凡是答应反正的满清实力派官员一律吸收进军政府,给予实权,宁肯少打仗,也要多招安,而且共进会振振有辞的说这是模仿湖北军政府的做法,有利于“速定共和”,所以,这湖南军政府里立宪派势力很强,绝不是湖北议院里那种“花瓶”角色。

    岳州是通讯枢纽,与武汉方面电报来往密切,吴振汉当然知道,湖北军政府“团结”的立宪派都是一些没有兵权的缙绅,有兵权的人都被解除军职并塞进了议院,真正的实权掌握在赵北手里,但湖南的情形完全不一样,在这里,立宪派有足够的量与革命党抗衡。

    或许,共进会是担心夺权引起内讧,招致外来干涉,所以,他们决定与立宪派组建一个联合政权。

    湖南是绅权最强的省份,也是最早兴起“新政”的地区,由于矿业发达,缙绅纷纷投资开矿,经济量增长地同时对于政治也提出要求,因此湖南立宪派势力很强,各地的立宪派实权就掌握在这些豪绅手里,他们不仅有兵,而且对于乡民的控制力也很强,他们就是这里的地头蛇。

    对于湖南的局面,吴振汉有些担心,也曾拍发电报向赵北请示过,建议共和军直接介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